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
西安培华学院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路径

教育动态西安培华学院

近年来,西安培华学院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围绕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两个工作内容,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路子,为全省民校党建工作贡献了培华智慧。

准确定位,服务中心工作。西安培华学院适应民办高校特点,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学院党委成立以来,工作有位有为,正确行使政治上的领导权、管理上的参与权和行为上的监督权,政治核心作用突显,党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抓重点、办特色,凝练提升培华的精神财富,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学院党员在活动室召开座谈会

夯实基础,强化阵地意识。近年来,学院先后投资00多万元,用于党员活动室、党校教室、校党员活动中心、辅导员之家以及教职工之家的装修改造及设备购置,保证每个学院都有党员活动室,每栋学生公寓楼都设有党团活动室。另外,根据党支部人数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对二级学院党支部进行了调整,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建立党务工作例会制度,使得党支部设置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开展活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风带三风”,重心下沉。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目标一致,为了让党务活动有效地与学院中心工作融为一体,学校成立了思政部,打造思政育人的专业团队,同时还进行着“课程思政”的实践,让全员、全环境育人成为常态;年,学院启动了“一风带三风,党员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师生中树立典型,形成榜样,促进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学院举行党员代表大会

开展了“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二级学院结合学院自身的专业实际,形成品牌活动,使活动更接地气,参与面更广。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是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等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1场。按照“一岗双责”履职尽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着力抓好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校园微腐败工作。

学院党员赴延川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培华的发展从民国末年起步,经历了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也得到众多关怀,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学院党委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将爱国情怀、使命担当、教书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教师、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学院发起成立的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和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开展了系列红色文化研究和宣讲活动,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面旗帜。

学院成立党建工作研究所,加强民办大学党建理论研究

成立党建研究所,提升理论水平。为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和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积极开展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学院成立了西安培华学院党建研究所,于年末下发了首批党建研究专题课题,计划建立课题10项,经费支持6万余元,标志着学院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进入了常态化。

西安外事学院:党建促发展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西安小胖妞儿

发布时间:19-04-:46

西安外事学院自建校起就把党的建设放在学校办学工作的中心位置,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党建工作深入育人的全过程。学校在年获评教育部十所“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在示范创建中,学校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开创了“三全育人”新格局。

改革育人管理机制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安外事学院不断改革育人管理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党政融合的决策机制,去行政化并强化服务以及“学院+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了党政融合的决策机制。党委、董事会、校务会同心同向,深度融合,董事会坚持重大事项与党委沟通协商;持续完善了董事会党委交叉任职的体制结构,党政各部门及学院管理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政融合的决策机制,使学校自觉把党建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使党建和学校管理体制以及各项工作高度融合,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得到全面深入地贯彻,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党委、董事会、校务会紧密协作落实“立德树人”。

——去行政化并强化服务。推行“大部制”,成立了教学与研究部、学生工作部、行政部、保障部、国际部五个工作部,去行政化并强化服务,突破行政束缚,大学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化,管理服务双重育人;建立“大学院制”,学校设有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医学院、工学院4个二级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业学院、七方书院3个特色学院,管理重心下移,权责匹配,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交流,更好地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

——建立“学院+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立“学院+书院”管理模式,各实体二级学院以学生公寓为单元对应设立一个书院,在二级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工作重心向书院延展,强化、细化育人职能。加强学生自立和自我完善教育,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把学院与书院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多种课程体系融合

课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育人体系特色鲜明,形成以通识教育课为特色,多种课程有机结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西安外事学院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做雅乐之人”为理念,建立了思政课、专业课、通识教育课、校园文化课有机结合的课体系。

——通识教育课体系。年,学校撷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两个体系作为学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形成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的“礼”“乐”之教,用礼乐教化人心,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雅乐之人,学生在各个模块下可自由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体现知行合一的要求,平时考核占50%以上,为学生开启心智、开阔胸怀、提升境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及个人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思政课教育体系。学校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增强育人实效性,线上的尔雅课程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在“三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讲授重点,按照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标准,使用最新教材以新思政观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专业课教育体系。该校以学分制、小学期等改革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立国际合作学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各学科建有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就业、实习。

——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年学校出版《化鱼成龙》教材,并作为全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化鱼成龙”校本课程,学校董事长黄藤将学校所在地“化鱼成龙”的传说和中华民族“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融入办学理念,用“出鱼化龙之地、为鱼化龙之事、寄鱼化龙之望”的“鱼化龙”精神激励学生成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体系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西安外事学院历来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育人,持续推进特色德育和校风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统文化已在学校形成特色,目前已经形成完备的德育体系。

——下设机构七方书院,建立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书院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以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讲座、活动为内容,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仅开设博雅课,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琴棋书画诗茶花,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培养有根之人,还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报告和相关教学活动,为学生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公开选修课,培育师生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品质品德,有效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定期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系列传统文化培训。学校对教职工实施以“张载关学”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先后邀请省内1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对传统文化经典和古代圣贤思想进行全面讲授与阐述,并聘请省内外专家研究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学校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落脚点始终放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放在教师自身的“明道修身”上,全面提高教职工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学生德育以及行为养成评分计入学分。促使学生重视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并实行“3+1”和小学期制进行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就业、考研、创业、出国等不同意愿,进行专业化的教育辅导与服务,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支撑。

--建立三全育人正蒙导师队伍体系。基于书院制的模式,西安外事学院成立了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各级中层领导组成的三全育人的正蒙导师队伍。正蒙导师主要负责理想信念、家国精神和行为养成教育,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任务,全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全育人”新格局

--全员育人。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终贯穿育人始终,全体教职工和正蒙导师深入学生的生活场域,倾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需求,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成长中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学校全员老师参与育人,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德育的时效性,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全方位育人。“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学校书院和学院配合联动,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全过程育人。学校书院和学院配合联动,正蒙导师队伍与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联合互动,形成合力,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育人工作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全过程引导学生发展。

除此之外,该校实践育人也特色明显。学校与延安梁家河、西安市辛庄小学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与西安高新经济开发区50余家企业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和照金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调研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进行有机统一。

(文/孙早娟)

西安欧亚学院:新时期新内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媒体不能缺席

.06.10文化传媒学院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樊荣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在新媒体方面和新闻传播领域工作的党员干部,要时刻认识到在新闻战线和传媒专业育人领域,是党建工作的喉舌和尖兵,除了必然要承担艰巨的舆论导向工作任务外,还应发挥新媒体的专业优势,为拓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应做到:

  一、在搜集学习资料、信息检索方面勇当尖兵

  通过各党委、直属部门的官方网站,及时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最新的讲话精神和重要文件;利用微博、   二、将微博、   年10月8日,在新媒体排行榜公布的   充分发挥微博、   三、开设党员学习“微课堂”,构筑党员学习“新阵地”

  利用内网和电子屏多方宣传共产党员   (一)依托   同时,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拍摄成宣传片,上传到   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热点话题、发布建设性言论创建讨论话题,引导青年党员群众进行讨论,树立主流价值,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并发挥其导向作用。根据微博、   (二)鼓励各级党、团支部开设微博、   (三)重视微博、   四、搭建党群“连心桥”,畅通学情民意“新渠道”

  (一)根据   (二)利用   综上所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新媒体不能缺席,应利用新媒体的专业特点,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拓展党员学习交流互动平台、丰富学习教育内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将学习教育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和发挥校园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xw/1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