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上坟指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俗话又说,“金疙瘩,银疙瘩,不如咸阳原上的冢疙瘩”。俗话还说,“到了北京看墙头,到了上海看人头,到了陕西看坟头”。 陕西有多少座帝陵呢?民间有“七十二陵”的说法,目前经田野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39座,其中包括秦始皇帝陵、西汉11陵、唐18陵,还有经过多方考证确认应葬在陕西的,一共有79座帝王陵。 那么这些帝陵中哪些能去,哪些值得一去呢?小编在这里就给你一份脑洞清奇的旅游攻略——陕西“上坟”指南。 传说时代 《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统一华夏,天下共主,是“五帝之首”,“人文初祖”。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与怀念,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后代的帝王几乎都将黄帝作为祖先来祭祀,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汉武帝更是亲率十八万大军而来,桥山一直作为历代王朝举行大祭之地。 年,桥山黄帝陵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古墓葬第一号”,可以说,黄帝陵是“天下第一陵”。 除了情怀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 黄帝陵的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共有8万余株,千年以上树龄的有3万余株。其中更是有一株相传为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黄帝手植柏”,据说树龄已经五千多年,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周 西周王朝是第一个定都在陕西的王朝,也是中国国家早期文化的鼎盛。 据多方面考察,西周13位帝王中至少有7位应葬在陕西。民间普遍认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已经找到,但其实这是讹传。 周朝王陵“不封不树”,意思是说,它既没有封土堆,也没有栽种树木,这就为考古工作者们寻找周代王陵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这两座却有坟丘,很明显是后人的张冠李戴。那么这两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两座是战国秦陵,但具体的墓主人仍未有定论。 所以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妨在“毕原”——一说丰镐东南,西安市西南郊一带,一说咸阳原上去溜达溜达,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踩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 毕竟陕西是生产大队建设水利时发现利簋,从而将武王伐商一事精确至公元前年二月甲子这一天的地方;是几个农民打井时出土几块陶俑残片,从而发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地方;是一个小学生出门撒欢时,刨出吕雉生前所用印章“皇后之玺”玉印的地方;是一个中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稀世珍宝独孤信多面体组印的地方。 秦 说到秦,首先就会想到兵马俑啦!但是秦始皇陵区内可供参观的地方,除了兵马俑的一、二、三号坑,还有文官俑坑和百戏俑坑等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更是有“全陕西最名贵的车”——秦陵铜车马。 这些都看完之后,我们望望远处高大的封土堆。 《史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说秦始皇一继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 在骊山开凿,等统一天下之后,从各地派遣七十万人来修建,地宫深的穿过了三层泉水,在下面用铜浇筑成棺椁,地宫里放满了皇宫中的各种奇珍异宝。还让能工巧匠制造以机关发射的弓弩,一有人靠近就放箭。还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以机械的力量让其循环往复,奔流不息。地宫里用人鱼的膏油做成蜡烛照明,可以很久都不熄灭。 汉 西汉11位帝王,其中有九位都埋在渭水北岸的咸阳原上。而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都修建有陵邑,故称“五陵原”,后来又迁徙豪强商贾于此,所以“五陵原”逐渐变成富家子弟的代称。 好了背诗时间到:有什么和“五陵”有关的诗句呢?不妨在下面留言吧~ 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霍去病、卫青、霍光、李夫人等人都陪葬于茂陵中。 茂陵虽未发掘,但是据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这个以秦始皇为爱豆的皇帝,本着向偶像学习的精神,拿出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给自己修建陵墓。据说汉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镂刻蛟龙鸾凤龟麟之象,大小玉片多片,用来编缀的金丝有两斤多。 茂陵以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群闻名,茂陵石雕也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其中有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蠢萌蠢萌的卧牛、卧马、卧象等等。 (马踏匈奴) 同时,在茂陵附近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如西汉鎏金马: 还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和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茂陵被盗掘的非常严重。 《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之一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焚烧皇宫,发掘诸陵,取其宝货,甚至“污辱吕后尸”。后来在赤眉军兵败西行途中,再次盗掘了茂陵。然而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之后董卓遣吕布盗掘茂陵。到了唐末,黄巢起义失败后又盗掘了茂陵。 汉阳陵是汉景帝与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汉景帝和他爸汉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很大恢复,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嗯不扯这些了,为什么要介绍阳陵呢? 其实是小编最近被种草了 我们去博物馆,看到的文物都是在展柜里、展厅中,那它们在陪葬坑中到底是什么情况?是怎样摆放呢?文物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汉阳陵修建了地下博物馆,这个地下博物馆建于80多个从葬坑的发掘现场,文物和遗址没有丝毫移动,仍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原本状态。人们通过玻璃,可以看到周围以及脚下的文物,简直是真·身临其境。 而且这些从葬坑仍在发掘中,也就是说你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们在现场发掘! 朋友们,还在好奇文物在陪葬坑中是什么样子吗?还在疑惑考古工作者是怎么挖土清理文物的吗?还在遗憾不能亲临考古发掘现场吗? 来吧!来吧!来吧! 除此之外,还有高科技全息投影展示“文景之治”人们的生活情景,阳陵中还出土了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测量标石——罗经石。 唐 唐有“关中十八陵”之说,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十八座帝陵。 唐朝一共年,历经21帝,其中除了昭宗、哀宗分别葬在山东、河南,其余的19位都长眠于关中之上,而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因此一共十八陵。在这里小编着重介绍乾陵。 说到乾陵,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无字碑”。 无字碑阳面雕有一条蟠龙,左右两侧各四条龙,故又称“九龙碑”。 其实,“无字碑”并非无字,宋金以后,不断有游人题字于碑,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痕迹,甚至很多人诗性大发,直接将自己的“大作”刻在上面。前人所刻文字模糊不清,后人又复刻其上,书体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碑上还有比较完整的一篇女真文。不知这是不是符合武则天当初立无字碑,“千古功过任人评说”的本意呢? 除了无字碑,还有一块述圣纪碑,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这块述圣纪碑,由武则天亲自撰写,中宗李显亲子写成,并且打破了帝王陵墓不树碑也不放墓志铭的惯例。 在乾陵中,还陪葬有多位王公大臣,太子公主,出土了相当多的珍贵文物,以及百余幅唐墓壁画。 《客使图》,出土于章怀太子墓中 画面描述了外国使臣来到当时唐朝外交部礼宾司 ——鸿胪寺的场景 《马球图》,出土于章怀太子墓中 画面描述了唐人打马球时的风采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著名的“六十一藩臣像”,这些石人像和真人大小相仿,穿着打扮不尽相同,都双手前拱,毕恭毕敬。但是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而为什么石像的头部全部缺损,至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有人说,明代的时候,村民认为这些藩臣像给他们带去了瘟疫和灾难,就把石像的头全部砸掉了。也有人说,是因为金元两代的异族统治者,看到本族首领如此恭敬的排列在汉人的墓葬周围,感到十分羞辱,下令将石像砸毁。还有人说这是地震的时候石像左右倾斜,相互碰撞,损毁了石像。 你有什么想法呢?不妨在下面留言吧~ 一开始要小编介绍西安的时候,小编的内心是拒绝的。生活在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古都,从灞柳飞雪到曲江流饮,从雁塔题名到终南隐士,从凿空西域到盛唐气象,从小到大不知道吹了多少遍。“长安”这两个字,似乎总是带着一股情怀与向往,混合着些许从周秦汉唐吹来的厚重尘土味。 外地同学问西安有什么好玩的,我总是骄傲地冷笑一声,说开玩笑我们大西安堂堂一座旅游城市,好玩的可多啦!钟楼鼓楼回民街,陕博碑林兵马俑,曲江雁塔芙蓉园,华山秦岭华清池,再远点,你还能沿着这份“上坟”指南,从中华文明的源头追溯,漫步到曾经的大唐盛世。 李白说“不见长安使人愁”,王维说“长安少年游侠客”,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你还不赶紧携三五亲友,带黄发垂髫,来看这里花似细雨,杨柳飞絮吗?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7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陕西渭南发布光伏项目备案办事指南
- 下一篇文章: 陕西省高职综合评价报考指南及答疑解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