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陕西地税局推行税收征管新举措
★从“各事统管”到“专业分工”,破解税收管理难题 ★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深化税源分类管理 ★从“事后管理”到“事前防范”,税收征管提质升效 电子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经营模式蓬勃发展,纳税人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税收征管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陕西省地税局近年来在全省试行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的税收征管改革,提升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月——7月,陕西省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0.6%,增收5.3亿元。 陕西省地税局局长姚炬介绍,该局的税收征管改革是基于税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和管理对象专业分类相统一的税源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从“各事统管”过渡到“专业分工”,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从“事后管理”到“事前防范”。 据了解,陕西省地税局长期以来实施的是“管户制”税收管理模式,即每个税收管理员包管若干税户,税户办理所有涉税事项均由管理员一人负责。伴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再靠“人盯户”这种粗放、简单的办法一户一户去管税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且“管户制”、“人盯户”的管理模式使得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也容易产生腐败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人盯户”征管办法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地税局税按照规模、行业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建立起分行业、分级次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实现征管资源与企业类型的“专业对口”,使有专长的税务人员更好地管好企业。同时,该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完善了信息数据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纳税人和税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对称,使税务机关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及时发现税收风险,有针对性地实施税收管理。以涉税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质量控制、分析利用以及安全管理为主线,统筹整合信息资源,规范和拓展数据采集,提升涉税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大大提升信息管税的综合能力。 税源管理由“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协作”是陕西省地税局本次税收征管改革的最大特点。据陕西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樊迎革介绍,陕西省地税局将税收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风险管理、税务稽查四大类别,明确了12类一线管理岗位职责,对全省个税务所的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进行了人员调整和职责重新划分,不同岗位的税务人员通过“团队协作”,可以对同一纳税人进行有效管理。 按照“规模+行业,兼顾各地特色税源”的原则,陕西省地税局合理确定了税源规模的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同时,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散税源,使税务机关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投入人力、物力管好税源。该局先后对全省38.22万户纳税人进行了管户调整,改变了原有平均分配征管资源的做法,实现了由“平均管理”向“重点管理”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针对性。 “针对某家企业,我们会分析这家企业所属行业整体税负水平,如果该企业税负大大低于这个水平,我们就会对其发出警告。”樊迎革告诉记者。原因在于陕西省地税局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把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较高的税源和最能产生税收效益的区域。如此,使得税收管理实现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减少了纳税人非故意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陕西省地税局的调查显示,通过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改革,对纳税人的管理方式由以前的事后打击处罚,向事前提醒纠错转变,使得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持续提升,也使全省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作者:陈显信)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6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方陕西地税局开展税收分析查找征管漏
- 下一篇文章: 山西老乡俱乐部山西人在陕西的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