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计划3年建成50个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

近日从陕西省财政厅获悉,陕西省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建成50个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形成三产融合示范区、四化同步试验区和群众增收样板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省财政厅近日出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实施方案》,要求产业示范园的布局,要优先安排在优势特色产业带,向贫困地区倾斜,与脱贫攻坚产业规划相衔接,重点扶持果、茶、畜、菜四大类产业。鼓励农户和返乡人员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倒租、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方式参与建设。

方案明确,产业示范园将分年度实施,今年将率先启动20个。产业示范园的资金投入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县级财政应强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经营主体投入应不低于财政投入。

同时,方案要求,各市县在产业示范园建设中要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和加强产业示范园建设情况监测统计和信息报送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管理机制。

北京:个事项可网上申报审批

日前从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获悉,该服务大厅运行一年半以来,39个审批部门个服务窗口集中“板块作业”,日均办结件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审批流程明显提速。个审批服务事项具备网上预约功能,个事项具备“触网”申报审批功能,有的事项已实现“全球通办”。

质变:日均办结件审批服务事项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作为此项改革举措落地的承载实体平台,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投入运行一年半以来,累计受理.6万件各类审批服务事项,日均办结件,办结率达97.6%。

过去,群众办一件事,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门,跑多个窗口,费时费力。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后,39个审批部门个服务窗口集中进驻,加快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特别是对于办理手续繁琐、审批时限长的14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的部门,在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后,被统一安置在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板块区域,既方便了审批部门零距离沟通,同时又实现了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流程串联改并联、绿色审批通道等改革举措在大厅落地,使服务效能得以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2/3。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质监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的税务登记证、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证、人力社保部门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等“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率先在大厅落地,企业登记设立由过去分头跑五个部门、办理各类证照近3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只需要来大厅两趟即可完成证照办理。工商局和商务委实行外资企业备案一体化改革后,外资企业备案事项由原来的8天压缩到4天,群众来大厅次数从4趟减少到2趟,实现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监管:超期审批“红灯”问责

审批提速后,各政府部门的承诺办理时限能否“说到办到”?谁来管,如今有了随时跟拍的“电子警察”——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率先与国家平台纵向贯通。

在规定期限内审批完成,平台显示为正常的“绿灯”;临近规定期限时,平台显示为“黄灯”予以警示;超期审批则平台显示“红灯”,涉事部门将被问责。“在该平台上线前,存在一些政府部门少量超期审批情况。”市政务服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审批监管平台建成后,目前已实现了市区两级投资审批部门、投资项目以及在立项环节赋码上的三个全覆盖,为审批部门提供从申报材料、接件受理、审批办理、反馈单据、统一送达的全流程服务。特别是对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实行了分级预警,平台上的超期审批情况基本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为防止不法企业钻空子,该监管平台还与北京市工商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电子警察”随时跟踪失信企业,并协同监管联合惩戒。

创新:“一网审批”优化服务

不光是行政审批提速、审批部门和服务事项的物理集中办理,而且让群众少跑路也是北京市在优化政务服务时考虑的重中之重。

市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已初步形成,包括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北京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在内的三大智慧平台已经打造完成,各审批办理部门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认共享。简单地说,群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网上服务资源了解办事程序、需要准备的材料、预约办理、查询进度等,而不必一趟一趟地跑窗口。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已经与40个部门开展数据对接,今年年底将与16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逐步实现全市审批部门和事项的统一咨询、接件、受理、监督、反馈,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的交换互联和事项的网上办理。以前,境外华侨在办理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华侨回国定居、华侨身份证明等审批事项时,难免多趟往复境内外,而目前无论其身居何处都可通过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全球通办”,大大减轻了华侨办理相关手续的成本。

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已涵盖全市16个区和44个市级部门,设置了法人服务、个人服务、按委办局找服务等12个板块,一站式汇聚全市政府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如企业法人常用的“设立登记、经营许可、年审年检”等,个人常用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均可在此查询。截至去年底,市民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可在线查询个事项的服务指南,个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约,从网上直接可申报事项达个,今后还将逐步扩充。

此外,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汇集了公众在事项办理中所产生的身份、信用、需求、审批过程等信息资源,为下一步实现用户、事项、证照、监管等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江苏省七地试点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15个省份的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江苏省7个县(市、区)入围,分别是南京市建邺区、无锡市滨湖区、徐州市新沂市、常州市天宁区、苏州工业园区、南通市如皋市、宿迁市沭阳县。

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是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具体举措,对于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试点坚持需求导向、重点突破、标准引领等原则,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不断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能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省7个县(市、区)重点围绕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财政预决算、税收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按照要求,试点单位要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面梳理政务公开事项,逐项确定公开标准,明确公开事项的名称、依据以及应公开的内容、主体、时限、方式等要素,汇总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同时,优化公开工作流程,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方便公众查询或获取。

想了解更多内幕,长按下方







































琛ラ鑴傛敞灏勬恫
鍝噷鐧界櫆椋庤兘娌绘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