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光影交通人自己的电影情比山高
导读最近有部我们交通人自己的电影火到国际了!这部电影拍摄的非常不容易,入围26个国际电影节,获十余项国际大奖,包括好莱坞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剪辑和最佳新人奖,德国卡塞鲁尔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等。不仅如此,还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5个国家举行了首映式和观影活动,是国际反响最为热烈的公路题材影片!这部电影就是——《情比山高》。 可以获得这样的成就,背后的努力自不必说。最近《情比山高》的总制片人何钦来到FM99.6中国交通广播《电波光影》节目做客,来和主持人高雅一起聊聊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那些事儿。 主持人高雅请您简单的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大概内容? 何钦年的秋天,西南联大学生,经过短期培训的年轻的筑路员王俊荣来到怒江两岸古老的村寨雷公山寨和地母山寨,动员当地群众修路。这条路要经过与云天相连的怒山和高黎贡山,跨越湍急的怒江和澜沧江,当地百姓认为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修路却是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下来的事情,而这条公路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和整个世界的格局。 当王俊荣反复动员而毫无结果时,民政局杨局长带来了云南子弟兵在前线英勇作战全部阵亡的消息。为了赢得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为了给死去的孩子们报仇,两个寨子里的土司和头人果断做出决定,带领老人、妇女和儿童,炸掉阻隔公路的祖坟、神山和宗祠,开始修路工作。 20万滇西人民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条绵延近千公里的高山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支撑了年以后的抗日战争,为盟军赢得了时间,最终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滇缅公路”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条长城。滇西人民修建滇缅公路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主持人高雅上映时间确定了吗? 何钦本片不是商业大片,我们的宣发费用有限,所以我们只能从区域发行一点点做起,定于11月9日先在西南三省上映。 主持人高雅当时怎么想到要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知道当年滇缅公路在修建的时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还原这样深刻的一个历史事件,难度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 何钦年,美国米拉麦克斯影业和英国帕罗米克斯影业联合拍摄了一部爱情文艺片《TheEnglishmanWhoWentuptoTheHillbutCameDownaMountain》(一个上了丘下了山的英国人),很拗口的名字。国内有人翻译为《情比山高》。 影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选择战略高地,张伯伦政府组建了一支测量队。当时政府规定,高于一千英尺的为山(Mountain),低于一千英尺的为丘(hill)。英俊而腼腆测量员雷金纳德和他的助手来到威尔士小镇,测量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山的高地为英尺。小镇居民无法接受“神山”只是英国地图上可能连标都不标的一座“小丘”这一事实,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策划,想方设法让他和他的助手留下了,同时自发地挑起箩筐,堆高他们引以为豪的“神山”,这样他们就能让测绘的人将他们的山在地图上标为“山(Mountain)”而不是“山丘(hill)”了。村民们采取种种伎俩阻止测量人员离开小镇,之后他们便有组织地搬土上山,想在极短时间内垫高那不足20英尺的差距。村民们的种种艰辛的努力感染了测量员雷金纳德,他也自愿地加入了填土的行列……最终,村民们如愿以偿,变丘为山。在填土变山的过程中,雷金纳德寻找到了爱情,与当地女郎贝蒂陷入了热恋中…… 影片公映时得到世界影坛的一致好评。在中国电影票房日新月异的前景下,英国版权拥有方希望和北京真之影传媒合作,以此片为故事原型基础和已经具有的在世界影坛的良好口碑,重新翻拍中国版电影,取名《情比山高》。 我们仔细研究了英美版的《情比山高》,发现影片讲述的故事和中国文化不符。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正所谓“三山六水一分田”。我们有妇孺皆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但从来没有搬土堆山的故事。如果完全翻拍,估计水土不服。于是团队开始寻找和本片类似的题材,于是找到了修建滇缅公路的这段历史。发现两个故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背景相似,英美版《情比山高》以一战为背景;滇缅公路的故事以二战为背景; 2.都是一个外来人来到当地,不被接受,但最终融入了当地。区别在于一个是测量山脉,一个是勘察修路; 3.故事性质接近。都是在平常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因为战争,普通百姓创造了奇迹。 二者的区别在于:英美版影片风格诙谐幽默,但滇缅公路的故事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其文化内涵和题材的量级以及国际影响力远远超过英美版《情比山高》的话题,这样的故事如果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一定不会被观众所接受。如果按英国版的拍出来,估计我们会遭到全国人人民的批评,我们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经过反复的协商、讨论后,由于双方理念的不同,英方退出了本项目,成为了一个我们自己原创的项目。 的确如您所说,要想真实还原当年修建滇缅公路的壮举,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影片的构思上花了很长的时间,最终确定,通过两个村寨修建一段路的设计,以点带面地表现这一主题。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我的搭档,好莱坞制片人,也是本片的制片人LucasOliver-Frost,我们找到了美国战地记者拍摄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我们为何而战》,这部纪录片非常客观地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过程。其中的第六部分真实记录了滇西人民修路滇缅公路的过程。我们从美国国会图书馆买到了这个纪录片。我们用这个纪录片交代影片背景和真实修建滇缅公路的情景。这部纪录片的使用,让我们的影片增色不少。在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班夫国际纪录片论坛上,本片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完美结合,得到了与会的世界各地的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明,电影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现在看来,我们的坚持是对的。我们用世界的语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得到了全球27个国际电影节的认可,这是对影片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 主持人高雅我也很佩服何老师和咱们的主创团队,一开始本来和英国团队来合作,但后来变成了自己的原创作品。我们拍摄这部作品,不是要娱乐大众,而是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这种家国情怀传播到国际上去,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的精神在那里。几乎是一部公益性质的作品,虽然英方退出,出现资金空缺,我们依然要把作品完成。单就这一点就让我们非常感动。在这部感人的电影里还有一首特别为电影而做的歌曲,名字叫《家乡》,当歌声响起,仿佛,我们就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何钦先生与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主席尚克·鲍乐先生合影 何钦影片音乐由云南著名的作曲家刘晓耕老师和他的儿子刘晔共同完成,影片音乐多选用云南佤族、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器乐、比如阿乌、佤胡、佤弦、木鼓等弹奏。主题歌采用了新民谣的形式,但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 这首歌的歌词,我们着实花费了很多精力。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缪开和先生亲自把关,数易其稿,才有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作品。 歌词里:山苍苍,水长长,这是我们的家乡。知了叫,谷子黄,四季温暖如天堂。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云南的地理地貌、物产、气候。那是一个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高山大河,物产丰富,各族人民生活祥和。 远方狼烟起,哀哀国有殇,一腔热血连山外,木鼓声声震天响,为那孔雀自由地飞翔,我们点亮生命的光芒 但因为日本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让这里的年轻子弟兵几乎全部阵亡。远在家乡的亲人们为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敲起了战斗的木鼓,炸开祖坟和神山,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老人、妇女、儿童齐上阵,仅用8个月的时间,修通了滇缅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这首歌曲非常地点题。每次我听到这首歌都热血沸腾。 主持人高雅的确是很点题,这首歌曲可以烘托出我们电影的表现的主体。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修建一条公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么重要,甚至大家牺牲生命也要完成它。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了。 何钦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南沿海。中国被全面封锁,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急需打通一条从昆明通往缅甸的新的国际通道。当时的国民政府请来自己的盟友美国和英国著名的筑路专家来论证修通这一条国际通道的可能性。经过勘察论证后,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需要6年的时间,而且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筑路工具。中国没有6年的时间,更没有现代化的筑路工具。年的12月,云南20万普通民众,用了8个月的时间,用双手竟然抠出了一条近千公里的高山公路---“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有利支撑了年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使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滇缅公路”使中国有效地拖住了日本主要的国力和兵力,为盟军赢得了时间,最终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公路能够像“滇缅公路”一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滇缅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条长城”。滇西人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处于战争中的云南,大部分青壮年奔赴东方抗日前线,因此,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了修建“滇缅公路”的主力。七八岁正是贪玩年龄的孩子被赶去修路,从纪录片里你们可以看到他们稚嫩的面孔,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被修路的母亲带到了修路的工地上。国家面临据统计,有10多个民族参与了“滇缅公路”的修建,多人牺牲在了筑路的途中。“滇缅公路”通车后,多名南洋爱国华侨捐钱买车,亲自开车,在这条公路上运送战略物资,多名爱国华侨牺牲在这条公路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这也是我们要拍摄这部影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要把中国人这种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和奉献牺牲的精神传播到世界上去。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把中国人的这种精神传达给全世界,让那些对我们国家有些想法的人知道:这个民族是不容易征服的。我们创造过世界奇迹,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完全有能力保家卫国。 主持人高雅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以小故事展现大背景,将滇缅公路这条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生命线呈献给世界,展现各族群众在国家危难之时焕发出来的国家情怀、民族气节。 何钦在此,我要补充一些历史介绍。年8月完成的滇缅公路在历史上成为第一条“滇缅公路”。年初,日本占领缅甸,滇缅公路被迫中断。时任中印缅战区副总指挥长和中缅战区总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支持反攻大计,坚信修建新的滇缅公路的必要性。从印度利多经过缅甸北部密支那,经畹町到昆明,最终到贵阳的公路开始了修建。这条公路总长度共计公里。经过两年多的修建,于年初全线通车。援华物资经训练有素的战士,在史迪威将军的督促下,经陆路从印度运送到中国战场。为了纪念史迪威将军对此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将军的孙子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得知我们要拍滇缅公路的电影,专门在他爷爷的照片上签名,送给我,祝福“情比山高”拍摄成功! 滇缅公路的故事,是全世界华人抗战的故事,是同盟国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故事。 主持人高雅那我想从决定拍摄到能够落实拍摄应该也经历了很多波折?是不是也是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 何钦正如前面所讲,《情比山高》由一个合拍项目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原创项目,出现了资金的缺口,但所有演职人员的档期已经确定,我们只好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顶着巨大的困难,完成了作品。因为资金的原因,影片拍摄超期很多,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很多。幸运的是我们完成了作品。感谢剧组全体人员为此付出的努力。 一般都会问拍摄中印象深刻的那场戏:我自问自答吧:那就是民政局杨委员送骨灰盒的那场戏。当两个村寨互相推诿,相持不下,修路毫无进展时。民政局杨局长来到村寨,带来了云南子弟兵在前方阵亡的消息。那场戏是夜戏,拍了整整一个晚上。扮演民政局局长的是原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先生。老人一夜未眠,拍完这场戏,回到宾馆,简单洗漱了一下,匆匆赶往机场,第二天他要从北京到纽约参加联合国一个会议。扮演老药头的柳明老师,也是本片的监制,当时高烧三天,坚持拍完。来自新加坡的六位扮演僧人的演员自掏路费,临沧武警部队提供扮演士兵的战士、多名群演彻夜配合,无怨无悔。 当这场戏呈现在银幕上时,无数人流下了眼泪。我们就是凭借这个两分钟零秒的片段,赢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主席洛塞克的认可。按照国际A类电影节的要求,必须审看完全部成片,才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参赛,当时影片还没有成片,但洛塞克主席当时表态,入围蒙特利尔电影节。就凭这两分零7秒的片段,他相信了本片的品质。年的9月1日,我们在蒙特利尔成功举行了本片的国际首映,受到了当地观众广泛的好评。 因为这是一部公路题材的影片,所以在影片在筹拍期间,我们便向交通部做了汇报。交通部表示,在影片宣传方面会给予全力支持。在年9月16日的影片的开机仪式上,云南省交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刘成志先生代表交通部和云南省交通厅出席了开幕式。在拍摄期间,临沧公路段帮助平整了前往主场景地的路段。在影片的宣传方面、中国交通网、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网、云南省交通厅北京皮肤病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4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静安版LonelyPlanet出炉,
- 下一篇文章: 高级定制34位设计师设计了34个省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