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即墨人在陕西的官场生涯中
安化,孙绳武县长喝过黑茶的地方 什么叫附郭?附郭就是府、县或道、县两级政府在一个城市办公。一般来说有城墙的年代,两级政府同城办公,总是有好处挣得打破头,有事儿就相互谦虚礼让。不但两级政府关系不好处理,地方百姓也往往因政出多门不听政府招呼。再加上地方势力推波助澜,工作非常难开展。 所以君主专政时代有这么句话: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意思就是说当县长的上辈子一般不是好东西,不是好东西还不干好事儿的,这辈子一定在上司眼皮底下当县长。如果坏到头顶流脓脚底生疮,这辈子就会在省长眼皮子底下当县长…… ——明白了吧还在局级副处晃荡的领导们,你们之所以没混到正县就到点去人大政协,是因为上辈子坏得不彻底,坏得没有深度啊…… 话说孙绳武一接受安化附郭这个烂摊子,先把自己的座右铭向全市人民公布: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公生明,廉生威…… 我老孙头孤家寡人一个,谁也不怕得罪谁也不让得罪,我只想干好自己的工作。你们谁特么也别惹我。 然后,孙绳武代县长就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理顺政府内部纪律,开除政府机构蠹虫,打击黑恶势力,整顿社会秩序。除此之外,任何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不动你,法不诛心。同时政府也不折腾不生事,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那些地方势力就是想给这个代理县令使绊子,也抓不到孙绳武的把柄。几个月下来,安化县风貌大为改观 一个年过半百的廪贡生,以副代正三个县的县长不但胜任而且好评如潮,这样的干部要重用啊。陕西按察使吴焕就委派孙绳武一个临时性差事,借机对孙绳武作进一步的考察。 庆阳,孙绳武县长搞过土地调研的地方 吴焕安排给孙绳武的临时性工作,是去稽查庆阳府所属一州三县战乱之后的百姓存亡以及土地搁荒撂荒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口档案和土地统计。 庆阳,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市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农业社会,人口和土地是国家根本。这个临时性差事虽说是个累差,同样也是个肥缺。历年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无主之地肯定非常多,随便捡就是了。孙绳武要是想搞腐败,几月间便可成为隐形大地主。 孙绳武却并没把这临时差事当做普通调查工作来做。为了让老百姓回家耕种土地。他几乎走遍了庆阳府所有的山谷川原。每到一个地方,都耐心劝导在外面躲避战乱的老百姓回家。不但让普通百姓深受感动,甚至一些常年啸聚山林的贼寇,也主动要求放下刀枪,回家种地。 顺利完成稽查任务,孙绳武到按察使衙门汇报工作,并立陈百姓们疾苦,建议多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优惠政策。 见孙绳武一本正经,吴焕按察使一副老司机的样子,心底暗自冷笑。可私下不动声色派人一复查,孙绳武居然真的,真的在这次肥差中真的没捞半点好处!这年头儿还真特么有清官! 吴按察使这才彻底叹服,在省级干部生活会上大讲特讲:以后,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学习孙副县长这种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以后,谁若是在稽查工作中中饱私囊建立小金库,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朝廷,就是愧对孙副县长! 今天的庆阳,可还有人记得当半年的孙代县长? 因为体制问题,陕西官场上下虽然谁都服孙绳武有才干,能干事儿,但孙绳武还是提拔不起来。但也麻烦,常年让人家老孙以副代正光干活儿不提拔也不是事儿。到年底评比,如果总是代理县长比县长干得好,朝廷正式任命的县长们还要不要点儿碧莲了? 于是为了官场潜规则,为了县长们的碧莲两者兼顾,上级领导只好多派孙绳武临时性工作。什么救灾抢险啊,突发事件啊,上访接访啊,甚至武装押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善于堵抢眼的孙绳武足迹几乎踏遍了八百里三秦大地。 有一次,孙绳武在押运军饷途中歇息时候,遇到一位姓张的道台。张道台是因为邻境盗贼蜂起,怕盗贼跑到他的辖区有池鱼之殃,特意下基层视察的。听孙绳武谈吐不凡,就向这个老练的军饷押运官请教对盗贼的防御对策。 孙绳武跟杨家表哥杨兆凤学了一肚子领兵打仗的本事,虽然一直没经过实践,搞搞沙盘作业却是绰绰有余,一时兴起,就根据张道台辖区地形特点,用手中筷子在桌上指指画画,为张道台做了一个很完整的预案。何处固守防御,何处埋伏何处出击,说的条理分明,头头是道。张道台大为惊奇,回去后立即向陕西巡抚衙门打报告,请求把孙绳武调到他下属的南郑县担任县令。大明帝国什么东西最贵?人才啊! 但陕西巡抚衙门却迟迟没有答复张道台。原因么,还是因为体制问题。一朝为吏,终生为吏。按照惯例,廪贡生出身的孙绳武七次考干部编制都没考上,无论如何能干,也是没有资格担任属于大明帝国地方政府一把手的。 因此孙绳武命中注定,只有资格干一把手的活儿,没资格当一把手的官儿。 孙代理县长训练的民兵 但命运也不好意思总是欺负老实人,不久,陕西按察使李应期奉皇帝命令,下基层选拔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干部,为西安地区训练民兵(团练)。陕西上下各级官吏众口一词:这活儿离了老孙不行,就让老孙去! 看来咱们即墨人不但好噶伙,也好指派啊!接下来一年多时间,孙绳武作为西安下属各州县的武装部长、民兵总指挥,匹马单身走遍了三秦大地二十四个州县,为二十四州县编练出一支颇有战斗力的民兵部队。 这是给中央政府干的活儿,政绩扎扎实实,谁也抹不了淹不掉。第二年春天,孙绳武被破格提拔为绥德通判。并且十日之内,连接两次调令,让孙绳武立即交接工作,前往绥德赴任。绥德婆姨米脂汉,老孙你这次可该着享享福喽。 绥德婆姨 此时的陕西,到处群贼蜂起,流民如潮。孙绳武冒雪夜行七十多里赶到绥德,这才明白为什么这次升官升的这么快。原来此时的绥德城外,灾荒严重流民遍地,土匪流寇几乎天天都在抢劫打仗,绥德一把手梁某早溜杆子不知去向,急急忙忙让孙绳武来上任,就是因为孙绳武有太多的代理一把手经验。 孙绳武只好临危受命。对城内严格实行保甲制度,严格甄别奸细,防止土匪流寇里应外合。对外加强防卫,派出人马保护交通要道,保证公路畅通,救灾物资顺利运送。对已经到达绥德地区的救灾物资,从官民之中选出代表,当众打开,并在群众监督之下,按照受灾程度亲自发放,并告诉每一名灾民,我是孙绳武,有困难找我,我的传呼二十四小时开机…… 绥德古城 仅靠输血式的救灾是不行的,三秦大地盗贼蜂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连年饥荒。但陕西饥荒不代表天下别的地方没有粮食啊,懂经济搞过商业的孙绳武明白,要解决眼前的饥荒问题,当务之急,首先要打通陕西与山西之间的粮道。只靠行政方法不行,还要用商业手段,让山西的粮食流通进陕西。 山西陕西隔黄河相望,黄河上原本有大量粮船来往。只是因为陕西闹饥荒之后,为了防止陕西流民涌入山西,黄河渡口的粮船被山西人破坏,两省之间这才断了粮道。 就像后来民国时代阎锡山的窄轨铁路。山西人的小心眼儿,历来如此。 而孙绳武不惜半百之躯,冒着隆冬严寒,连夜乘坐油篓绑成的筏子渡过黄河,去山西太原见山西巡抚,是因为早就知道,当时山西的一把手,是咱们的即墨老乡宋统殷。 宋统殷(-)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城南宋家官庄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北京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淮安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司副使易州兵备道、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山西按察使。崇祯二年,担任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当时,是咱们即墨人在外边的一个很扎实的老乡。 对孙绳武这个年过半百的即墨老乡,宋统殷省长虽远在山西,却也早有耳闻。听孙绳武说三秦灾情匪情之严重,黄河粮道断绝对陕西带来的严重后果,宋统殷二话不说,立即下令,马上恢复黄河粮道。见孙绳武当了这么多年官儿不但没享点儿福,净干些苦活儿累活儿,不禁大为感慨:老孙啊,这次来山西太原,就不要急着回去,在这儿好好休息休息,游游晋祠,看看平遥古城,尝尝山西老白汾什么滴…… 看看,有老乡就是好办事,出门老乡就是亲。特别是咱们即墨老乡。 可孙绳武就是个劳碌的命。粮道未通,连碗山西刀削面都吃不出味道。宋统殷看这老同志实在是没心思休息,只好批给他一大笔差旅费,让他回陕西绥德边调养边工作。 办完事当天就走,不旅游不拍照留念不买纪念品的公务员,就是今天也少见吧。 陕西与山西的黄河古渡口 孙绳武告别老乡来到黄河渡口驿站,突然想老乡宋省长就算是再支持,命令传达下来也需要时日,不如自己先做起来! 于是,孙绳武就把宋统殷赠给他个人差旅费拿出来,连夜修复被人毁坏的旧粮船。此时早就赏识孙绳武的陕西巡抚洪承畴听说孙绳武神奇滴恢复了山西陕西粮道,大喜过望,马上划拨专款再造粮船。 粮船造成,秦晋间粮道畅通,粮食商人贩卖不绝,绥德等地因为饥荒而造成的社会危机局面,彻底缓解了。 局面稳定了,孙绳武就以粮代工,召集各地流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扩建修复正德年间的旧渠“流金堰”,让旧的水利工程重新焕发生机。为扩大水渠灌溉面积,由官府借款给没有田地的百姓,让他们租赁土地耕种灌溉。仅用了一年时间,周边地区就实现了粮食丰收,即使大旱之年,周边百姓们也能保证温饱而得以生活。百姓们感恩戴德,立碑更名,把那条修复旧渠命名为“孙公利民渠”。据说现在在陕西绥德地区,还有“孙公利民渠”遗迹……(未完待续) 三逸狂客,山东即墨人。作家。出版有《坐堂追饷》、《铁血顺风号》、《烟火孤城》、《我的野蛮同桌》。 目前代表作:《双车错》、《洪门令》、《瞒天过海》、《坐上火车走江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xw/10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要闻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