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他曾经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年)的时候,以汉朝使者的身份率堂邑氏奴甘父等余人,历尽艰难苦辛,前后花了13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自此“西北国始通汉矣”。对于这次出使活动,前人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为张骞之举可谓是“凿空”。谁知道到了晋代,传说在汲家发现的《穆天子传》却记载说早在西周时期,周穆王就曾经“得盗骊、绿耳之乘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对于西域的山川地理民俗风情人物传说,该书不仅多有记载,而且经后人考证,多翔实可考。于是,一场争论便由此而生:周穆王到底有没有到过西域?如果没有到过的话,该书许多有关西域的记载作何解释?如果到过的话,是不是说当时的中西交通已发达到这种地步?

其实,周穆王游西域的故事,在先秦典籍中也多有提及,《左传·昭公十二年》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国语·周语上》中说穆王曾征犬戎得白狼、白鹿。《列子·周穆王》也说:“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驱驰千里”,而后至于巨搜氏之国,升于昆仑之丘,又滨于西王母。《史记·秦本纪》和《赵本纪》中也说穆王使造父御八骏之乘,西行巡狩,并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然而,因为这些记载不详,当时的人都未能加以重视,汲家《穆天子传》的发现,却使人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一种意见以为周穆王西行之事当属后人伪说。过去的一两千年的长时期里,都认为在张骞通西域以前并无中西交通。汉武帝时华夏大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以及民族关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张骞还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到了西域,相比较而言,西周时期无论是经济交通还是民族关系都远远落后,周穆王要率忠勇之士、驾八骏之车在两千多年前的时间里行程二万五下里,到达偏僻荒远的西域,谈何容易!也由于此,旧时的目景学著作,给《穆天子传》归类的时候,多把它归入“小说”类,以为其言荒诞不经,距穆王时的历史真相相去太远,不可以做为信史。

另一种意见则以为穆王西行确有其事。古史的有关记载且不必说,单是从《穆天子传》本身进行考证,似乎也证明这一点,许多学者对于《穆天子传》中记载的周穆王所到之地及路程距离进行了考证,发现多数地方都有实地可寻。认为穆王从宗周(镐京)出发,到南疆、葱岭、里海间返回,或是经伊朗进入东欧,而后沿天山南麓经河西走廊回至宗周。

还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从新疆及原苏联出土的华夏先秦文物、30年代在安阳发现的高加索人头骨(也有人以为是爱斯基摩人或黑人)以及年在陕西扶风发现的西周蚌雕的白人头像等等,证明中西交通至少在西周晚期已开其端,也就是说,穆王西征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其具体西征到什么地方,是否像《穆天子传》记载的跑得那么远,就很难说得准了。至少是目前还没有确证可以论定“穆王登昆仑丘、见西王母、游大旷原。”

从这些争论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之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歧说不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新的突破,而只是单凭《穆天子传》本身去判定周穆王到底去没有去西域的话,那么即使有再多的新说,恐怕也不能为人们所信服。

作者简介:惠焕章,陕西关中东府华县人,年生,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曾在解放军、武警部队服役。现为陕西工人报记者。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新闻,各种文体多有涉猎,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每天都有新作品推送!

更多详情,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xw/1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