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丨都挺好里透出的建筑和人
《陕西建设》 文化栏目 最近,在荧屏落幕的热播电视剧《都挺好》播出以来,带起了极高热度。这部在短期内就获得了极高评价的国产电视剧,不仅探讨了糟糕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思想、虚伪的精英主义、啃老、愚孝等社会问题,也成功的塑造了以作精老爹苏大强为首的各具鲜明性格特色的人物,更无意间让一座城市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之所系”。 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评弹、大隐隐于市的饭馆“食荤者”、以及片头就展现出的富有江南风情的极具市井韵味的苏州工笔画,那一幅幅情态各异的人物,一下就把人拉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而这些故事的源头,就是记载着苏明玉痛苦年少的苏家老宅。扣开沉重的小院大门,随着“吱呀”一声,就可以与这处陈旧而古老的民国建筑对话,跟随着漫长幽深巷道,伸手即可捞起一缕浓绸的历史和家史,流淌于指尖,沉淀经年的人物骤然鲜活。 苏家老宅的原型坐落于苏州的同德里,是苏州古城少见的、保存相对完好的纯居住民国建筑群,西式房屋结构,清水砖墙,雄伟的艾欧尼柱子,雕花的券门,挂着铜制门环的朱红色石库门,除了岁月的打磨斑驳,其余都与70多年前所差无几。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倔强不服输的女孩,穿着校服奔跑在家门口的小巷,和她二哥斗嘴,被苏母训斥,被懦弱无能的苏大强无视……时光穿梭到现在,已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失踪的苏大强,忘记了时光里的种种,却唯独记得回老宅的路,亏欠女儿的复习资料,在小巷里父女间的牵手和解,苏明玉“不争气”的眼泪,在昏黄灯光下化解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种种痛苦和不幸,那一刻的幸福也安抚了时光…… 苏明玉成长的故事呈现了原生家庭中残酷亲情的缩影,以老宅为依托,表达的是一个人在世上无法割裂的亲情和归处,苏明玉围绕着“老宅”展开了一点一滴的成长、行动和责任担当,而将“我对你很失望”常挂嘴边的大哥明哲、啃老偏激性格缺陷的二哥明成最终都获得了成长,也让苏家走向了亲情的回归,符合我们中国人对于家庭圆满的情感投射。 老宅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人们生活的根源,老宅里上演着无数寻常百姓的故事,也承载了太多人的童年记忆。长满青苔的墙壁,杂草丛生的庭院,历经百年风雨却仍然有温度,所有的本真记忆,都在此刻浮现。房顶上的瓦片一面凸起一面凹陷,像鱼鳞一样一次排开,阳光下的老屋,怀揣了无尽的往事。 山水相伴,人水相依,一城粉黛,半城园林。《都挺好》在苏州老城区的取景,让更多人惊艳于古城之美。而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区分于一般的家庭伦理剧,在艺术展现上更胜一筹,就是将中国古城之美、市井评弹等元素的运用与剧中小人物的命运完美结合起来,片中多次出现的苏式庭院,是中式元素的浓缩,古典雅致的苏式建筑,亦是千年岁月中沉淀的精华,青瓦粉墙、木门铜锁、水石花鸟,早已烙印在苏式建筑的基因深处。而布局精妙,移步异景,别有洞天,含蓄内敛的气质空间中,营造出符合中国韵味的生活方式。 古典从未褪色,历史的烙印更加弥足珍贵,与现代化高楼林立的车水马龙对比下的古典的苏州老建筑愈发沉淀出岁月的底色和印痕。该剧最后,苏明玉在给老宅贴对联时,一束光晕照射进这个自己童年的老宅的小院落,年幼的自己受到二哥明成欺负而哭泣,年轻的苏母切地安慰自己,并且亲昵地抱起自己走向内堂的时候,小苏明玉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对视笑了。她的童年和内心都圆满了,苏明玉也倚在门边笑,儿时的梦在老宅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人随着年岁渐长、历尽千帆,就不再喜欢喧嚣的城里,总想回到魂牵梦萦的老家,仿佛要追溯自己的基因密码,像孩童贪恋母体的温存。而老宅就被冠以陶渊明桃花源式意义。没有车水马龙,有的是山川流水;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鸟语花香。很多人会说,老家的山好、水好、人更好。等我们老了,头发白了,就回到老家,回到那片最朴实的土地,住最令人踏实的老宅,纳一院春光,赏一片星空,看一路风景……老宅,就成了一种情怀。 推荐阅读 ·《陕西建设》丨“旅游+招商”筑巢引凤来 ·《陕西建设》丨我深爱的黄土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jj/11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陕西建设高楼之间的城市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