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杂志

建筑业界栏目

编者按

年,省政府授予全省二十人“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荣誉称号,勘察设计大师涵盖了岩土设计、工程勘察、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代表了陕西勘察设计行业的最高水平。这一称号的授予是对长期在勘察设计领域默默奉献、追求卓越并做出非凡贡献的优秀勘察设计师的褒奖。本刊将推出“大师访谈”系列报道,走进大师的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解读他们的设计。以希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以大师为榜样,全身心投入勘察设计事业,用智慧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全省勘察设计行业更好的发展。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陕西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APEC建筑师。

朴实、平和是我初次见到赵元超的印象。眼前这位浑身散发着儒雅、稳健气质的年轻总建筑师,让人自然心生崇敬之情。就在采访不久前,他刚刚被评为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对他来说,的确是实至名归。五十多岁的他,对建筑创作始终充满了激情,他把建筑设计当做一个毕生奋斗的事业和探索真善美的过程,他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和期望。

采访时间宝贵而短暂,我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其中精微的设计,但源于一个外行对建筑的热爱,在与他的对话中,对他的建筑理念和情怀产生了共鸣。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的领悟总是相通的。

让生命和情感融入建筑

当建筑遇上有情怀的建筑师,一切都变得浪漫而有活力。赵元超就是这样一位富有建筑情怀的建筑师,在和他的交谈中,浓郁的建筑修养、诗情画意的文化艺术内涵让人折服。他扎根厚土,从事建筑创作三十年,努力探索西安城市的复兴之路,为西安城市风貌和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创作领域广阔、风格各异,视野开阔,作品兼具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传统神韵表现出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建筑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赵元超将他的建筑理念、建筑情感融入到他的建筑作品中,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赵元超认为,“好的建筑作品如同君子一样,与自然、城市环境的关系一定是彬彬有礼、和而不同、同时也应是简单的营造。我主张素面朝天、浑然天成、简约大气,反对过渡设计、花拳绣腿、无病呻吟”。

在他的眼里,好的建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体现场所感,和所在场所的关系是尊重和融合,能恰如其分地置身于环境当中。比如在西安行政中心的设计中,赵元超为这组建筑选择了突出轴线、分列东西的布局形态:中轴线的端点是公共公园,西安市政府、市委、人大和政协的办公楼谦虚地置于两侧,建筑群掩映在大片绿地之中。公园、绿地为老百姓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并非建筑突兀地存在。

好的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时间的流淌中得以沉淀。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在当下一般很难看出一个建筑的价值。好的建筑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好的建筑不仅耐看耐用,还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经典的范式,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比如省图书馆的建造采用的干挂石材、西安市行政中心用金属瓦屋面,这些都是用现代材料来表现对传统建筑的一种致敬和回应。

好的建筑应该也是绿色的。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为了形式和视觉冲击力,很容易产生泡沫式的建筑。

一个建筑师的成长史,也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息息相关。在他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

自然优于人工。他说,我们人类总是想给自然加点东西进去,但最后发现往往是失败的。人工的东西往往没有自然的永恒,任何建筑都有可能对自然产生破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破坏,为自然增色,与环境和谐。

城市大于建筑。他觉得建筑应该尊重其所在的城市和环境,而不是唯我独尊。在他眼里,每一场地都有自己的秩序,好的建筑师善于发现其中的“秘密”,让建筑和谐地处于其中,而不是简单地拆除,打破原有的秩序。建筑不应该破坏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建设一个和谐城市比创造一个单纯好看的建筑更为重要。

品质高于风格。在过去,人们总是过度







































对氨基苯甲酸
二甲基亚砜沸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zw/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