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干部们,大胆往前冲吧!

来源

陕西日报、华商报

按:文章《用“激励”“容错”让好干部大胆作为》被推荐到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的首页重要位置,可见陕西对于激励、容错与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重视,以及对于陕西省党政干部的殷切希望!我们在此也作重点推荐,希望更多的陕西党政干部能够看到。陕西的各级干部们,希望你们尽快放掉包袱,不要观望,行动起来,大胆往前冲吧!新时期的陕西,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出台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容错纠错办法和能上能下办法三个试行文件,系统性将“激励”“容错”和“能上能下”的机制规范化,用以鼓励想作为的党员干部勇于谋事、敢于创新。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举措让干部队伍新风正气扑面而来,对长期以来的官场风气与思维定式起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然而,部分干部在新考验下出现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敢担当等情况。要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必须在治庸治懒上动真格的,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陕西省委的“三项机制”相互衔接,有利于让那些能创新、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找到发挥的平台,放手为群众谋福利。

  “激励”机制重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的问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机制则是为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抛顾虑、有“舞台”,对干部依法用权、科学决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上能下”意味着兑现对干部的奖惩,以形成正向传导,解决干部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监督下,让干部的流动调整成为常态,既要把有为干部配置在合适岗位,也要鼓励那些“下去”的干部不气馁,在其他的岗位发光发热、各展其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干部队伍有热情、有生气、有活力。

  必须清楚看到,“三项机制”出发点都是让干部敢担当、敢作为,绝非给乱作为“开侧门”。“激励”和“容错”不能背离党的原则和规矩,“容错”也仅适用于民主、科学决策基础上的“探索性失误”,绝不是决策者乱作为的“避风港”。只有厘清是非,划定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才能体现制度刚性,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及科学性,有效防止评价失准、用人失误。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三项机制”把选贤举能和治庸治懒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上进心,营造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政治生态。(新华社记者李勇郑昕)

》》》《建立“三项机制”首次进入“十强县”奖万》(华商报7月12日)

“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快干慢干不一样。”近期省委出台的对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传递的信号就是希望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三项机制”

相互配套相辅相成

这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据了解,推动建立这“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项机制”中,鼓励激励催生动力,容错纠错提供保障,能上能下标明底线,三者互相衔接、相互配套,是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

解决干部

“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

该负责人说,省委研究出台“三项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虽然我省已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仍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略显缓慢,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不够协调,资源环境制约日趋凸显,创新发展驱动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陕西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前列,唯有靠广大干部苦干加实干,必须打造作风过硬、充满激情、奋力拼搏的干部队伍,如此必须依靠务实、管用、有力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伴随着少数干部的“各种特权”被清零、“违规福利”被取消、“灰色收入”被封杀,少数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做工作干事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懒政怠政等问题,表现为能力不足“不善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成为制约各项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省委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鼓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

三是我省一些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省委将“三项机制”作为对党建工作的一次再创新、对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再完善。

鼓励激励机制:

首次进入“十强县”奖励万元

■鼓励依据: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主要措施: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特点:多种激励方式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激励举措具体可行,综合运用我省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导向清晰,简明扼要,有效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确保考核的权威和效率。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这两年党管干部,约束机制用的多一些,此次我省对之前就存在的一些干部激励政策进行了整合,突出了在“新常态”下,对干部的正向激励措施。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刘飞:鼓励激励机制主要从“正向激励”层面鼓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创业”。

容错纠错机制:

创造性开展工作中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

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认定程序:受到问责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开展调查核实;最终作出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认定容错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提拔、晋升、评优等不受影响。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解读: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特点: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专家点评:

郭兴全:有些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出现了害怕担责,不敢及时决策的情况,导致工作不好推动。这一政策是在坚持法律、纪律底限不动摇的情况下,给干部松绑,只要程序合法,为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对干部从政策上给予容错。

刘飞:容错纠错机制主要从“宽松环境”层面鼓励一些非个人道德品质因素造成失误的干部“放下包袱,勇于担当,奋发有为”。

能上能下机制:

七个方面工作不力就要让位子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下的情形:分为七个方面。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如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

扶贫绩效考核:如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生态环境工作不力:如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维稳综治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党的建设工作不力:如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

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特点: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内容具体,7个方面情形最大限度量化,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专家点评:

郭兴全:省上对中央出台的政策进行了细化和补充,更符合陕西的实际,更具操作性。如果说前两项政策是激励的话,第三项政策更强调下,更侧重约束。如果激励政策还起不到作用的话,该下的就要下,不能占着位置不作为。

刘飞:激励机制是目标主题,容错机制是激励的保障,能上能下机制是激励和容错的重要补充,三项机制将激发党员干部创业热情和勇于担当精神。

干部反响:

吃了一颗“定心丸”

记者了解到,省委“三项机制”一经印发,在全省党政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近年来,是国土资源系统面临挑战最多、压力最大、社会







































南宁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四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zw/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