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字媒体(zimeiti-sogou)

已获得授权

“人如其名”往往不准,食物也是这样,有些食物名字听起来怪得很,实际上却好吃得让人欲罢不能!

一说到“三大炮”,很多人脑海里的画面可能是这样:

或者这样:

还有这样的:

谁能想到,它居然长这样,还挺萌挺好吃的样子: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击打案板而震动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故名“三大炮”。

三大炮的主要食材为糯米、红糖、芝麻、黄豆。且三大炮非凉食,卖时将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装入锅中至火炉上以微火保温,吃时现做。

吃时配以“老鹰茶”,别有风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的特点,且价廉物美。

碗秃子?不是很明白,是这样吗:

后来才知道,它长这样:

碗秃子,又名“碗托”“灌肠”,是山西的一种风味小吃,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更厉害的是,西北的“灌肠”,居然和肠没半毛钱关系,全都是面。

说到拨鱼儿,我脑海里画面是这样:

或者这样:

结果它长这样:

长这样也还罢了,它居然和鱼没!有!半!点!关!系!

“拨鱼儿”又称溜尖或剔尖儿,原材料是白面或绿豆面,是山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

不烂子,感觉是“防腐剂”的好哥们,自带不腐烂的特效!

但其实,“不烂子”(本名拌子)是一种来自山西的汉族传统面食,在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u和la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

根据“不认识的字读半边”的宇宙通用准则,这个词念作“kǎolǎolao”,巧的是,这次还真念对了!脑洞有点大的小编想到了“烤姥姥”……

天山童姥

其实呢,“莜面(yóumiàn)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民间的主要家常面食,很多人吃过,据说很不错:

栲栳栳形似“栲栳”,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像斗,是一种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用具,也叫笆斗,长这样:

栲栳长这样

随着陕西小吃的发扬光大,很多人都认识了锅盔、biangbiang面这些小吃。但是,在最初见到“锅盔”两个字时,很多人肯定以为是“拿锅当头盔”:

陕西锅盔,英文为guoku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

并不是头盔,也不是锅盖。

很无奈所问初见“油塔子”三个字,还以为是这个:

然而,人家明明长这样:

油塔子形状似塔,是西北回族人发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油塔子是依据其形状而得名。

初看时,还以为是江湖好汉,确定不是好汉“胡一刀”的兄弟?

“蜜三刀”是江苏徐州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之一,是当地特产“八大样”之首。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

看着就想吃啊!

徐州蜜制小吃品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可谓居家旅行必备美食!

班戟,作为食物名真是怪到极点,乍一听,更像是武器:

其实,班戟(jǐ)是pancake(烙饼)的粤语音译,又称薄煎饼、热香饼,是一种以面糊在烤盘或平底锅上烹饪制成的薄扁状饼,长得挺诱人:

芒果班戟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脑海里已经自动播放:

Jinglebells,jinglebells,

jinglealltheway!

还有下面这个:

其实,干炸响铃是浙江省杭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用杭州地区著名特产泗乡豆腐皮制成的干炸响铃,以色泽黄亮、鲜香味美,脆如响铃而被推为杭州特色风味名菜之列。

干炸响铃腐皮薄如蝉翼,成菜食时脆如响铃,故名。

丝娃娃,并不是洋娃娃的别称: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汉族小吃,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

“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有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

片儿川和山川河流没啥关系。

片儿川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也是杭州的汉族风味小吃。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鲜美可口。

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倒笃菜和笋片的鲜美,让食客吃后回味无穷。片儿川的价格适中,是杭州市民最喜爱的日常小吃之一。

初一看,以为是肺汤,但其实和肺没关系,和肝有关系!

清汤秃肺是江苏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苏菜中的常熟菜。由常熟山景园名厨朱阿二于年创制。取活青鱼的肝(苏南俗称秃肺),加香菇、火腿等同煮。

由于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汤清味浓,毫无腥味,60多年常盛不衰,闻名遐迩。作为苏南农历九十月间的时令佳品,随烹随吃,撒上青蒜叶、白胡椒粉,汤清味醇,色泽鲜艳,鱼肝肥嫩,清淡爽口。

鱼欢笑,是鱼的腹鳍。由于这部分活动较多,因此口感很是嫩滑,其程度更胜于鱼腩。

并不是鱼在呵呵地笑!

听起来很像喵喵的耳朵,然而并不是……

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特色传统面食,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而得名。

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

传说“全国试吃标兵”乾隆皇帝下江南,在一次躲雨时发现了这道菜。

嘻嘻,就是朕

这并不是篮球比赛中的“三不沾”。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安阳地区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起源于清代。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

“菜蟒”,并不是菜地里的蟒蛇,也不是技术很菜的蟒蛇。

“菜蟒”,即菜卷,汉族民间常见食品。

洛阳人善用韭菜,鸡蛋和粉条。很多馅儿类的面食都离不开这三样。此三样食材在一起,就成了洛阳人民心目中的“三鲜”。

面皮卷起馅儿,长长地盘在笼屉中,是不是真有点儿蟒蛇的意思?这是地道的洛阳家常美食,当地老百姓几乎人人会做。

油果子不是一种水果,油果子是一道汉族传统面点小吃,属于油炸食品。

棺材板,这名字也是绝了……

棺材板,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叫棺材板,而为鸡肝板。

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鸡肝板”的点心后,觉得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取个新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这款新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最后这种点心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鸡肝板",成为台南至今盛行的独特小吃。

最后最后最后,来个最重口味的,有的人看到一定会报警:

炒苍蝇头,并非真的炒苍蝇的头,其实是以韭菜、猪绞肉、豆豉、大蒜、红辣椒为主材的菜肴名。名字听起来恶心,但是吃起来真的真的真的特别香!■

摘自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中科白瘕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s/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