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河的安宁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她不仅滋润灌溉了富饶的八百里秦川,而且孕育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去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清理隐性债务,政府购买服务类业务被叫停,农发行中长期业务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认真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支农为国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转变经营思路,促进业务转型,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全力助力治理河流污染压力,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之使命。以公司自营融资模式 催化西安渭北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项目落地生根 针对日益短缺的淡水资源,近年来,西安市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污“三条红线”,依托“八水润西安”等重大水利工程,举全市之力推动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工作。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结合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健全、未形成系统排污系统和环保系统的实际情况,西安渭北工业区积极改善周围居住和生态环境,上马了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项目。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环保利用,符合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前景较好,也是农发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短板,主动与承担该项目的西安渭北水务有限公司对接,做好项目筹备前期的基础工作。由于该项目是新涉领域,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借鉴,营销过程困难重重。为保证项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营业部抽调专人,成立业务发展攻坚小组,多次派人调查论证,同时组织员工进行自营性污水处理项目专题学习。在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公司自营性+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采用了省、市、县三级行联合调查和前中后台平行办贷机制,对项目运营、自营性项目贷款流程、承贷客户财力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积极推动项目落地。经过近5个月不懈努力,西安渭北水务有限公司1.64亿元渭北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项目实现了从调查评估到投放的“破冰”。从开户行客户经理贷款受理发起,经过调查、审查、审议、签批,到电子贷款批复生成,全流程办贷仅用时18个工作日。6月25日,实现首笔万元贷款的成功投放,成为全省系统业务转型以来投放的首笔自营性项目贷款。 农发行支持渭北污水处理项目 该笔贷款的投放,有效地化解了西安渭北工业区污水处理融资难题。项目建成后,日污水处理规模达3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回用规模达2万立方米,将在该工业区形成较完善的排污系统和环保系统,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恢复渭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该笔贷款采用三级机构联合调查和前中后台平行办贷机制及快速投放,也是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积极践行首创精神,加速推动业务转型,对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发展信贷支持模式的有力探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第二、三笔污水处理贷款投放,金额1.14亿元。 以PPP融资模式推动鄠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成功投放 近年,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西安市鄠邑区境内污水排放系统不健全,不但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也对周边的涝河、甘峪河等渭河支流造成严重的污染。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自去年开始,鄠邑区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完成了立项、行政许可手续审批、评估、准备、实施等一系列手续。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根据其融资需求,主动对接、及时上报、提前谋划,做好项目筹备前期的基础工作。省、市、县三级行联合调查,探索实践,对该项目采用了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7月18日,西安市鄠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秦岭北麓片区)贷款2.17亿元成功获批。8月23日已投放0.7亿元。 鄠邑污水处理项目图片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72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总长.44公里的污水管道和座污水处理站。涉及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蒋村镇等4个镇4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服务农户1.9万余户,惠及7.8万余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农村雨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合流排放或无组织排放对于渭河支流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积极作用。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发行提供农业政策性资金支持,在拓宽信贷支农领域、服务乡村振兴、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起到示范效应。 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积极贷款支持秦岭生态保护建设 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秦岭北麓违建问题的六次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投放贷款支持秦岭生态环境建设。 6月25日,为陕西秦岭植物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放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中长期后续贷款0.2亿元,用于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至此,该企业所获3亿元审批贷款已全部投放完毕。 秦岭植物园图片 秦岭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和“陕西绿肺”之称。为更好地进行生物研究,保护珍贵但又脆弱的秦岭生态环境,早在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筹资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旨在将秦岭中的生物资源在园中集中保存与保护,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成集生物资源保护、旅游观光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基地。 得知该项目的融资需求后,年,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就积极与承贷公司--陕西秦岭植物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系,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融资方案,尽全力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贷款绿色通道,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提高办贷质效,最终在远少于平均审批时长的情况下,审批贷款3亿元,前期贷款已按期陆续投放。此次投放0.2亿元后续后,该企业所审批贷款已全部投放完毕。 秦岭国家植物园项目贷款的全部投放,对全力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秦岭特有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大对濒危珍稀物种的保育力度,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作者 周向阳 本期执行主编 王秋波编辑 田耿文制作 史翰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s/12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陕西没关系的农民农用车被交警扣了后到底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