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熊猫陕西生态文化的亮丽名片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将于11月19日至25日在西安举行。“熊猫文化,世界共享”。开展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旨在让世界了解秦岭大熊猫,让更多力量参与到秦岭大熊猫的保护中,把秦岭大熊猫打造成陕西的一张生态文化名片。 提起大熊猫,人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黑白相间、圆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陕西秦岭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全世界唯一一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便生活在此。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中华国宝、友谊使者”。长期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从年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到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秦岭大保护格局,有效促进了大熊猫种群在秦岭的繁衍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大熊猫在秦岭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 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光美在秦岭南坡发现大熊猫标本,经实地考察后,于年对外报道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年在洋县金水河口发现的大熊猫化石证明,大熊猫在秦岭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岭南坡是大熊猫的故乡。 秦岭大熊猫被科学界公认为大熊猫的新亚种。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1万年至1.2万年之间,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他山系大熊猫有着显著差异:体型较大,头圆脸胖。 “秦岭大熊猫实在不一般,它因量少而更珍稀,因棕色而更传奇,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党双忍这样介绍秦岭大熊猫。 据介绍,秦岭大熊猫与其他五大山系的大熊猫相比更为原始,且具有独立的进化历史,在遗传分化上、形态上已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水平。秦岭大熊猫亚种地位的确立,赋予了秦岭大熊猫保护全新的内容,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过长期保护,秦岭大熊猫生存状况不断改善,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生存着只野生大熊猫,占大熊猫总数的18.5%。种群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的只增加了%,增幅为全国最高。秦岭大熊猫集中分布于西安、宝鸡、汉中、安康等地的交界地带。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和野外偶见率均居全国之首,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至少有10只大熊猫。 科研攻关破解大熊猫繁育难题 在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坐落在美丽的秦岭脚下。在这里,“秦岭四宝”齐聚,科研人员承担着珍稀野生动物的抢救饲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自年以来,该中心已救护收容大熊猫24只。 “陕西省长期致力于大熊猫繁育技术攻关,解决了人工授精、人工育幼、激素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三大难题。”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雷颖虎说,自年第一例人工繁育大熊猫诞生以来,陕西省共成功繁育大熊猫15胎16仔。目前,陕西省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22只,幼仔成活率为%。 今年6月,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通过保护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疾病防控、饲养营养五个方向的研究,着力攻克秦岭大熊猫饲养、繁育、疾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尤其是破解棕色大熊猫之谜,成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目前,陕西省已申报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秦岭大熊猫科技创新联盟,拟申报建设秦岭珍稀野生动物繁育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加强保护营造大熊猫“快乐家园” 为有效保护秦岭大熊猫,从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起,陕西省在秦岭林区先后建立了16个以保护秦岭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面积约35万公顷。其中2个保护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个入选“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无疑为秦岭大熊猫营造了“快乐家园”。 据介绍,秦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的南坡区域,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5市的11个县。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被分割在青木川、太白河、牛尾河桑园坝、兴隆岭、天华山锦鸡梁、平河梁等6个局域。 秦岭大熊猫的科学有效保护,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s/12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军做一颗有微光的文化之星访陕西著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