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丨文化栏目

家有一老,已到耄耋之年,却独留故乡,不愿远行,幸好耳聪目明,尚能读书写字。因为有老人在,于是常回家看看,还乡尽孝。

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却因年少离家求学、后又受工作和家庭所困,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可就是这么一个交通不便利,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却是离家游子的心灵栖息地,也是心中最为柔软的一块地方。

这是我心中一直挂念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叫小村庄似乎也已经名不副实了,年轻人越来越少,散落在村中的多是些老人、孩子,人口只需用十个手指头便能数过来。但是这个看似荒凉的小村子在传统佳节里仍旧呈现出喧嚣与繁荣,外出游子们回到家中,团聚的氛围倒也其乐融融,只是节后又是一片人去楼空的萧瑟之状。即便如此,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上演着这么一出又一出只有出场和离场的欢喜剧,因为故乡和亲人一直都是人们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结。

犹记得,那时的光景,村子里人头攒动、鸡犬相闻、阡陌交通,不时有三五童子嬉戏于堂前屋后。走在池边可见鱼跃,行在树下可听蝉鸣。到了夏夜,凉风习习可见满天的繁星;秋日里,走在田埂上亦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慨叹。而今虽仍可以观鱼跃听蝉鸣,晴朗夏夜依旧繁星满天,只是这一切与凋零的村民对比起来,回味中,多了许多寂寞。

当通往村外的那条羊肠小道越来越宽阔,村子里的人们便越来越少了。随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条路也渐渐的清冷起来。然后便有老人时常倚着门举目远望,盼啊,盼啊!于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这条路又渐渐的有了那些鲜亮的身影出现在路的尽头,越来越近,一家欢喜,整个村庄都热闹了起来。而仅仅只是小聚几日,又是携家带口匆匆离去的身影,这条路便再次的寥落了起来。

因为家中老人的坚守,我已经习惯于无数次往返在这条路上。每每老人念叨那些旧日光景,总联想到相片中泛黄的记忆。还好,田间那一望无垠的绿色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依然是心中最美的存在和念想。故乡在,老人在,是外出的游子心里最重要的心安。

记住故土的小村庄,留住一份乡愁,这是我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它的温暖将伴随一生。

推荐阅读

·《陕西建设》丨凤酒飘香醉美柳林——柳林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概述

·《陕西建设》丨打造精准扶贫“平利样板”——平利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纪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s/1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