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学术季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全球农业展望

田园中国·创意农业新场景第一季

怎样做深做精富硒创意农业,营造美好生活?(中)

文、图/章继刚

(二)构建高效富硒产品加工体系,推进富硒农业产业整体崛起

如何发挥土壤富硒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富硒创意农业?要以富硒加工产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富硒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发一批质量安全、市场反响好、品牌竞争力强的富硒农产品,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富硒产业集群和富硒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培育富硒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在山西省阳泉市,围绕杂粮、薯类、蔬菜、干鲜果、禽蛋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富硒杂粮、富硒水果、富硒油料、富硒薯类、富硒蔬菜、富硒药茶(连翘茶)、富硒禽蛋、富硒猪肉、富硒醋、富硒酒等十大类别富硒产品全产业链体系,打造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在湖北省恩施市,以硒食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构建富硒茶叶、富硒生猪及畜禽、富硒土豆及特色粮油、富硒蔬菜及干鲜果、富硒生物医药、以硒蛋白等食品添加剂提取为重点的硒食品精深加工、富硒山泉水(含富硒矿泉水)、富硒康养旅游等八大富硒产业体系,鼓励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步开展硒资源开发利用示范乡镇建设,支持企业建富硒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向精深加工、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地处秦巴汉水之间的陕西安康市,是天然富硒区,有“中国硒谷”之称。安康市富硒产业做优、做大、做强,聚焦科研支撑、基地建设、标准设立和品牌打造,以“硒”为媒、以“硒”兴业、以“硒”富民。安康市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围绕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和县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打造富硒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安康以培育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力争到年,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亿元,富硒产业成为“立市之业”,安康成为全国富硒产业强市和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打响“中国硒谷”品牌。安康市金鹏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土黑种猪繁育,商品黑猪饲养,黑猪肉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副产品加工,种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及现代农业生态示范为一体的农牧企业,构建了黑猪生猪全产业链,打造健康、美味的生态富硒猪肉品牌。

安康针对硒资源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关键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解决富硒产品开发中的基础关键技术难题,加大对硒资源研究与应用的科技研究保障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年农业农村部将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纳入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央财政投资万元,建设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食品企业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加大对安康市富硒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陕西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安康市富硒食品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年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连续组织相关研究所14个团队,协同陕西安康市富硒产业研究院,开展富硒茶、富硒猪肉等产业发展重大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陕西陕茶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安康市汉阴县开展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陕西省紫阳县着眼于“硒+X”全产业链的构建,做优“硒+农业”,培育富硒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富硒茶、富硒魔芋、生态渔业、富硒林果等主导产业和富硒粮油、中药材、富硒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富硒产业基地规模。开发“硒+康养旅游”,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载体,建设一批硒旅养生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体验、观光、旅游、康养等为一体的富硒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深化院企合作,推动富硒保健品、功能性食饮品向精深加工拓展,实现富硒产品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提升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强化不同规模和类型富硒产业、企业间的“双链融合”。

“十四五”期间,紫阳县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突出“一城四镇十村”,依托焕古硒茶、瓦房会馆、蒿坪富硒康养、高桥田园风情、汉王汉文化风情等特色小镇,汉王农安、蒿坪黄金、焕古春堰等10个田园综合体,加快旅游与城市、乡村、文化、农业、工业、康养、体育、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系统推进茶马古道文化旅游、汉水道源养生旅游、富硒茶韵康养旅游、任河山水生态旅游、巴山水乡风情旅游等片区开发,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三)开发品质优、效益高的优质富硒农产品,推动富硒农业成为创意农业新的增长极

怎样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富硒”,探索出一条富硒资源变富硒产业、富民产业的发展路径?江西省加快培育“赣西富硒区、赣南富硒区、环鄱阳湖富硒区”三大产业板块,大力发展脐橙、中药材、富硒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江西省以“营养、好看、好吃、好卖”为产品定位,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富硒农业产业创新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构建产品多元、链条完备、品牌响亮、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

江西抢抓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的机遇,制定一批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支持成立了江西省富硒农业研究院、江西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西省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多个省级富硒科研平台。江西高标准建设一批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全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快认证一批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让江西农产品更受市场青睐和消费者喜爱。

瑞金市遵循“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的原则,推进富硒扩面种植、产品研发、标准编制、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五大行动”,统筹布局富硒农业产业的高标示范、科技创新、加工升级、硒养健康等功能板块。位于瑞金市谢坊镇大嵊背村的瑞金市农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富硒示范基地,带动30多户周边菜农抱团发展,每亩纯收益达元。瑞金市高标准建设赣州市级富硒示范基地,推动“硒+农业”“硒+加工物流业”“硒+康养旅游业”“硒+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瑞金的富硒西葫芦、富硒美人椒(海花红)、富硒娃娃菜、富硒黄瓜,通过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为平台结合富硒品牌成功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订单量及销售单价均比以往高出1.3倍以上。

万安县着力将富硒产业培植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年该县获全国首个“全国富硒示范县”称号,年被列为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赣南片区重点县,年启动万安县省级(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县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观光、康养多业态融合发展,一江秋”富硒大米、“万安湖”富硒皇菊获江西省名牌产品,“井冈缘”“蜀水情”“和万安”“龙海黄金茶”“嫂子情”等富硒农产品呈现“规模渐长、业态渐丰、品牌渐响”的良好态势。

天津市蓟州区东二营镇创立“硒乡有礼”区域公共品牌,成立“天津市硒乡有礼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富硒蘑菇试种以及富硒面食加工,注重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东二营镇通过蓟州农品、鱼羊集等展销平台将富硒面粉、富硒蜜薯、富硒鸡蛋等富硒农产品推向市场,不断延伸富硒产业链条,获得良好反响。东二营镇利用绿色富硒土壤标识这块金字招牌,建设一批富硒农副产品加工厂、保鲜库、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以硒疗康养为特色的富硒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富硒特色镇,让“富硒小镇”成为东二营镇乡村振兴的新产业、新路径。

怎样充分发挥“富硒茶+”的叠加效应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富硒产业影响力?四川省万源市是全省20个茶叶重点县和6个30万亩以上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国无公害富硒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和川东北富硒茶优势基地。万源市建设以富硒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种植产业文化旅游体验园、文化旅游长廊、文化旅游小镇。万源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业强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研院所,推动“富硒茶+”特色种植产业走“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全市加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训培养力度,研究制定富硒茶、中药材等的绿色认证标准体系,通过举办研讨会、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形式,推进“富硒茶+”特色种植产业与信息产业、文化旅游融合,提高“巴山雀舌”为代表的万源富硒茶品牌和中药材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万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富硒鸡蛋、富硒茶、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中药材……“十四五”期间,富硒产业必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为做强乡村产业、活跃乡村经济、引领创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年10月29日于成都。

本文由章继刚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过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翻译、改编、出版。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1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