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农历的十二月也叫腊月,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腊八节大家都知道,但是腊八节的由来也许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版本一:印度说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一开始没有收获,后来经过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版本二:赤豆打鬼说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版本三:秦民工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在长城工地上。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但凭一碗稀粥,难以冲击,最后这些民工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版本四:晋懒人说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当地人们便借这个青年的懒惰故事来教育子女,每逢腊月初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八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版本五:宋岳飞说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版本六:明朱元璋说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习俗一:喝腊八粥

腊八粥还有一个另一个名字叫“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喝腊八粥的传统,已有长达一千多年的渊源。每逢腊八节这一天,上至皇家,下到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可以说,只要生活在那个年代,腊八粥就不可能离开人的生活,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腊八粥的诗句传说。

到了宋朝的时候,腊八粥的风俗更是在当时广为流传。在皇宫里,皇帝皇后都要向劳累了一年的文武大臣、还有侍卫太监宫女赐下腊八粥。并向佛道寺院发放食用的米等供给他们食用。民间还要合家聚在一起享用腊八粥,而且还要把腊八粥送给亲朋好友等人,感谢他们一年来的帮助,也对他们给予美好的许愿和祝福,希望来年的健康。

在中国这个讲究吃的土地上,尤其是节日里的腊八粥,可以说是做法品种多多。让人们能每年的腊八节都体会不同的滋味和品种。而且腊八粥的用料十分广泛,栗子、杏仁、桂圆无一不可,也可以加入葡萄、花生、红豆。可以说,基本上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口味。

每年到了腊八节的时候,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可以安心坐在家里,和家人喝上一碗温暖的腊八粥,在寒冬中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珍惜这种福分。

习俗二: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往里面倒入适量的米醋,腊月初八这一天封上,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

泡时间长了,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新年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拿出来享用,碧玉般的蒜瓣配上深红的米醋,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

习俗三: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的风味特产。每年腊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花都要晒制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

习俗四:腊八面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关于腊八节的谚语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冰,吃不坏人。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关于腊八节的诗

《腊节》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北齐)魏收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杜甫

《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清)夏仁虎

《腊八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道光帝

观众朋友,今天就是腊八节,这些习俗不知您过了哪些?今后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回温传统节日的习俗,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1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