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年初五的清早一场瑞雪悄悄地降临在新材料的园区,无奈又平添几分乡愁。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今晨想必已是鞭炮声声震人耳,锣鼓喧天彻云霄,家家户户都在等着迎接扫五穷的队伍吧!图为洋县扫五穷队伍

扫五穷又叫送五穷,是正月初五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是汉水上游的汉中洋县及其周边的城固、西乡一带一直流传的一种民俗,是一种在大地上行走的“走社火”。

这种民俗主要是由七个、九个或十一个人扮成门将、土地、天官、方神、文曲星、武曲星、红黑灵官、送子娘娘、毛女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形象,到每户家里扫除“五穷”。先由两个门将把门,其余人物到屋里转上一圈,由“毛女”这个角色象征性的清扫一下,借此表达“祛邪除魅,接福进财,祈保平安”的良好愿望。扫完一户,由毛女带走主家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主人笑脸相送,燃起黄裱鞭炮,以示送走“五穷”。图为清扫中的“毛女”

许多母亲会额外准备红包让毛女在自家小孩身上反复扫动,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小时候最怕的就是“毛女”。扫五穷队伍后面跟着自己村子的锣鼓队,一路上敲锣打鼓,要是遇见了其他村子的锣鼓队那就一定要停下来比个高低了,看谁的鼓点花样多,看谁能打乱对方的节奏。扫五穷一般截至中午就结束了,收到的红包进行清点之后,除过必要的伙食开支,其余全部留作村里公款,而参加的人员全都是不拿报酬,只图热闹喜乐。图为洋县扫五穷队伍

如今人们常年在外,过年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淡。不能回家过节时,这儿时的记忆往往能增添几分内心的喜悦。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通过民俗来庆祝节日,祈求好日子的来临。而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祈盼的越来越多东西成为了现实,许多民俗也渐渐地退出舞台。然而,面对民俗所承载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对民俗不断创新才能使人们乐于其中,代代传承。

来源:发电分公司

作者:发电部杨牛

本期编辑:许巧丽

责任编辑:张益军

投稿邮箱:xclxc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jy/1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