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周公旦的历史功绩年南大
论述周公旦的历史功绩 周武王灭商后数年即卒,太子诵即位,是为成王。此时周朝新建,统治尚未完全稳定,成王年幼不能主持大局,故由其叔父、武王之弟周公旦(名旦,周为采邑所在地)摄政。 1、东征——武王诸弟中管叔最年长,他对周公执政不满,遂与蔡叔等散布周公终将篡位的流言,并联合武庚一同举事。图谋趁机复商的武庚又纠合了旧日服属于商的东方诸方国、部族共同作乱。一时反周声势十分浩大,周王朝面临严峻的挑战。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在稳定内部后,亲率大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征服了卷入叛乱的大批东方方国、部族。此次东征彻底打败了商的残余势力,史家或将其形容为第二次灭商,其作战之艰苦大大超出武王第一次灭商。周对东方的统治也由此真正奠定。随后在周公主持下,周王朝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胜利成果的重要措施: 2、营建东都——周初都城本在关中的镐京,亦名宗周。这一带是周人发祥之地,但在此建都不利于控制东方。武王灭商之初,就计划在河南西部的夏人故居地建设新都,未及实行而卒。至此由周公主持,建东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阳东),定名成周。周公将参与武庚叛乱的商朝遗民(当时称为“殷顽民”)迁徙到成周附近,给田耕种,加以严密监视,逐渐消化了这支反抗势力。此后西周两都并存,天子常居于宗周,而成周则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驻有官员、军队,既能控御东方诸侯,又充当宗周门户,拱卫王室。 3、大行分封——周大规模的分封是在周公东征以后进行的,并且延续了较长时间。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据载仅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也有部分异姓诸侯。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周朝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4、制礼作乐——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典章制度,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各种礼仪又配有相应的乐舞。这套礼乐制度是在系统地总结前代礼仪体系、社会规范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周公就是这一发展、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周朝礼乐制度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很多内容对后世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史载周公共摄政7年,然后归政于成王。周公虽不在周朝历代国君之列,但他巩固周室统一、奠定周朝制度的业绩,使其在周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超出了所有的周朝国王。他也因此成为后世儒家着力渲染、崇拜的“圣人”之一。 更多真题解析,点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jy/13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仅招收全日制3人,这所位于陕西的理工类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