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以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为界。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水岭;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北方地区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东北地区

1.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三省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3.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西、北面分别为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中部为东北平原,三面环山。

北京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越了山西省和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河南省的一部分。

2.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如地形、土质、气候等),也有人为原因(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过度放牧等),而地面植被的破坏是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直接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4.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5.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工程措施有坡脚打坝建库、缓坡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有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缓坡地种植优质牧草和山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南方地区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1.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长江流域

长江三角洲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城市,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

港澳在与祖国内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前店后厂”模式。港澳为“店”,为祖国内地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祖国内地为“厂”,为港澳提供厂房、能源和劳动力。

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3.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长株潭城市群

西北地区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和河流:由于距海遥远和山岭阻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里木盆地

青藏地区

1.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3.青藏地区的典型自然特征是“高寒”。

三江源

————END————

标星★或者置顶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zw/1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