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陕西省重卡、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3条产业链提升方案率先发布。这是省工信厅围绕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六大新支柱产业,谋划部署的46条产业链中的3条。重卡产业链提升方案中显示,重卡涉及多个零部件,目前该产业链上省内配套率达到40%,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车身、底盘再到整车的产业链,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产业链,到年,我省重卡产业链省内配套率将提升到60%以上,实现产值亿元,建成全国重卡产业强省。太阳能光伏将打造从多晶硅到电池片再到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平板显示将打造从光学材料到液晶面板再到显示终端的全产业链。

产业链是陕西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培育打造产业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意义重大。省委书记娄勤俭明确指出,我省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充分利用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集聚度高的有利条件,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功能配套,放大集聚效应,加快形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使实体经济成为陕西腾飞的强劲翅膀”。   新时期的产业竞争就是产业链竞争。目前,我省一批优势产业链正在形成。轿车产业链围绕宝鸡吉利整车需求,已经成功吸引近20户配套企业来陕发展,涵盖发动机、电子电器、底盘、传动等系统和钣金、汽车内外饰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体系加速形成。智能终端产业链以中兴通讯手机项目为核心,一方面发展上游芯片、机壳、面板等领域配套产业,另一方面继续引进知名手机整机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此外,支线飞机、钛材料、煤制烯烃、机器人、3D打印等一批产业链也在加快发展,将为陕西工业实现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省工信厅总体部署,到年,围绕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六大新的支柱产业发展,我省重点打造46条产业链,其工业总产值将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1.8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32%提高到46%以上。其中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重卡等9条产业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板显示、大数据、通用飞机、机器人、3D打印、煤制烯烃等17条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镁、钒、中药、生物医药等20条产业链形成特色优势。

产业链将撑起陕西工业的坚强脊梁

 

 当前,我省产业链建设数量少、规模偏小、关键环节缺失、总体处在中低端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培育打造我省的优势产业链,省工信厅提出按照“谋链、强链、补链、扩链”的基本思路,针对产业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化工、新材料等资源类产业,要重点加大深度转化,提高附加值,不断延伸煤制烯烃、钛、镁、铝、钒、钼、石墨烯、陶瓷等产业链条。如煤制烯烃产业链,我省已建成投产延长、陕煤、中煤、神华等4个重大项目,产量达到万吨,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具备了发展下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下一步,既要进一步扩大烯烃产量,达到万吨以上;又要针对装备制造、国防工业领域需求,把产业链延伸至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其制品领域,使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亿元,其中下游深加工产品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汽车和装备制造领域,我省已经形成了重卡、新能源汽车、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太阳能光伏等一批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发展基础的产业链,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强链、技术改造扩链、招商引资补链的方法,尽快弥补产业链短板。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占到全国总量的11.8%,下一步要加快天宏瑞科榆林多晶硅制备项目建设,弥补上游原料短板;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重大工艺和技术上的突破,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单晶硅太阳能制备业成为全球第一位。   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产业领域,我省正在加速谋篇布局,提升现有产业和培育新的增量有机结合,引进龙头企业和发展配套企业一体布局,高起点发展智能终端、平板显示、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化学药、生物药和医疗设备等产业链。平板显示产业链围绕中国电子集团咸阳G8.6代面板线建设,同步引进中上游的偏光片、液晶材料、光学膜等企业。并适时启动G10.5代面板线建设,实现平板显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到年,平板显示产业链收入将超过1亿元,上游材料配套水平达60%。

聚力“五个结合”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产业链发展路径已经铺就,如何做大做强,重点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打造产业链要与部署创新链结合,与项目引进建设结合,与配置资金链结合,与完善服务链结合,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这既是我省培育打造产业链的有益经验,也是推动产业链迈上新台阶的主要着力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方面一直努力寻求突破。今年年初,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陕西,成为全国第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吸引了10家核心企业、5所核心高校、5家研究机构、8家重点用户企业直接参与,打通了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实现了技术、企业和市场的紧密对接。我省还制定出台多个实施方案,每年将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率先在分布式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生产工艺、3D打印粉末、新能源汽车电池、机器人减速器、晶硅切片工艺等方面破解产业链发展瓶颈问题。   产业链与引进项目结合也积累了有益经验。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落户陕西后,吸引了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韩国东进世美肯等多家配套企业相继来陕,重大项目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充分显现。围绕46条产业链打造,工信厅提出谋划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的个产业链重大项目,走出去主动对接世界强、中国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实现12吋逻辑芯片、智能电视整机、机器人整机、煤制芳烃、铝合金铸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在产业链与资金链结合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基金和金融机构作用,围绕产业链创新金融产品,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陕西去年相继组建了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7支总规模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供应链融资服务,破解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问题,北京银行西安分行通过买方保理实现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的批量拓展,帮助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融资;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额度,缓解了配套企业资金压力。   在产业链与服务链结合过程中,我省重点打造的陕西工业云平台,可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业务应用支撑资源、应用服务资源等服务,累计对接合作伙伴80余家。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完善大企业私有云和中小企业公用云,为企业提供云资源、云智慧、云应用、高性能计算以及工业设计协同等五大服务。围绕产业链的专业性需求,我省还将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工业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节能安全、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机构。   在产业链与产业布局结合上,重点推动工业园区培育“首位产业”,实现合理分工。目前我省已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3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整体上融合性、协同性不强。围绕46条产业链发展,我省将明确各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推动各工业园区全力培育发展1个经济占比超过50%的“首位产业”,实现工业园区科学布局、协同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运用系统性思维,科学设计发展路径,省工信厅打造46条产业链的蓝图已经绘就,通过精准施策、务实苦干,一条条产业链发展壮大,必将为陕西工业腾飞插上强劲翅膀。

来源:陕西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w/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