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话史上最幸运状元毕沅的陕西生活
《唐骊山宫图·上》毕沅辑·经训堂丛书 初识毕沅,源于对古迹的喜爱,因上学时就常流连于陕西各地的帝王陵墓,毕沅的名字与其事迹也正是在那时看到和熟知。毕沅以学者入仕,他不仅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状元,也是乾隆朝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更是一位疯狂的“文物发烧友”。他抚陕十几年,足迹几乎踏遍三秦各州、府、县,对各地文物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颇多建树。 相比于古人之功,我的朋友“小王家”夫妻,更是不遗余力,醉心于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分享,作为新晋的陕西历史文化使者,他们同样令人钦佩。 以下为文章全文: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陕西历史文化使者的讲解内容,上期是娜主编的,本期轮到小超啦! 熟悉小王家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们俩口子没事喜欢走访古迹,特别是王小超,极度热爱各种古墓。在陕西地区的古代帝王名人墓葬前,经常可见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石碑,渐渐这位文物发烧友毕大人,就成为了小超的偶像。比赛前,小超为了“历史文化使者”的参赛题目苦思冥想,突然想到了,我就介绍一下我的偶像吧,他才是真正的“陕西历史文化使者”…… 点击播放,效果更好哦! 今天的比赛,我们是在评选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实际上,早在清代,陕西就有一位历史文化达人“高调”地践行着自己使者的责任。他是谁? 如果你经常游览陕西本地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帝王陵墓,你会发现一位喜欢到处立碑的达人,他,就是毕沅,毕大人。 毕沅,何许人也?我们这位毕大人,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幼年丧父,却有一位出身“西泠(ling)诗社”的母亲,写诗作赋,颇有文采。毕沅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涉猎四书五经,博学多才。 不过我们这位才子,从小字写的不好,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被一同参加会试的同事忽悠晚上在军机处代班,美其名曰,字写的太丑,就算顺利进入殿试,也无法夺取前三甲,不如把机会留给别人。谁曾想,毕沅傍晚值班时,偶然接到陕甘总督一份有关新疆屯田的奏折,闲坐无事,反复研读。 改日殿试时,偏巧出了与新疆屯田有关的“策问”。毕沅心中有底,一挥而就,写得详实得体,只因书法稍差,初拟时仅排在第四。乾隆皇帝御批时,对前三名的卷子都不太满意,看到毕沅的卷子时,大加赞赏,便亲自改为第一甲第一名。于是我们的毕大人就这样当上了状元 这位号称“史上最幸运的状元”,10年后,来到陕西,出任陕西全省最高行政长官——陕西巡抚。由此,毕大人到了陕西后,到底做了哪些事从而被后世称为“关中文物保护神”呢? 其一,行千里路,写万卷书。毕大人在陕西期间,除了日常工作外,经常四处走访,基本把陕西全境走遍了。那个年代,没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ys/10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住内蒙到陕西上班神东跨省上班族的ld
- 下一篇文章: 国网陕西建设公司年春节期间疫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