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引用本文请注明:

王长远.STEM教育普适化推进的陕西实践——基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STEM教育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3):13-19.

年以来,陕西省就实施STEM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统筹实施区域化向普适化发展方面,突出“四个原则”、强调“三个赋能”,探索出构建STEM教育实验校体系、建设STEM教育智库平台、建立STEM教育师培体系、推进STEM教育学术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赋能STEM教育等有效路径。

利用信息技术和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到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国家战略目标;《中国STEM教育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促进我国STEM教育发展策略,进而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人力支撑。STEM教育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性、体验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证性、趣味性、协作性、技术增强性等特点,其本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陕西省的STEM教育从年起步,在初步实践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区域范围内,条件好、理念新的学校与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差距较大,STEM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资源不均衡;(2)对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认识差异大,如STEM教育如何开展,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STEM教育与学科教育,以及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关系等理解不一致甚至有误区等,导致STEM教育的发展差异较大;(3)对STEM教育如何具体实施缺少科学指导,尚未形成从理念到课程体系、师资教研、课时安排等全方位构建的较为完备的规划和思路;(4)缺少具备STEM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5)除部分学校外,大部分学校只以社团形式小范围开展STEM教育,仅惠及部分学生。STEM教育兴起的背景,是基于面向未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需要解决传统分科教学中知识割裂以及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不足、解决真实复杂问题能力欠缺的问题。科技创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受惠,而不是只惠及少数拔尖学生。如何让STEM教育更具普适性呢?

一、陕西STEM教育普适化发展范式探索

(一)陕西普适化STEM教育的设计初衷

纵观沿海发达地区的STEM教育发展模式,从上海、北京的课程借鉴与引进,浙江省的课程平移,到广东省的课程自主开发,都是以课程奠基,从区域化试点向普适化发展的路子迈进。陕西地处西北,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且基础教育资源存在严重不均衡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条件和背景,通过落实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来实现陕西教育的追赶超越和特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规划设计之初,我们便提出陕西STEM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坚持高站位、高视野、高规划,以博采众长、普惠易行、且行且改的设计初心,以普适化定标、特色化补充、多样态共生的兼容思路,构建从区域化落地到普适化发展的基本范式。

(二)陕西普适化STEM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1.陕西普适化STEM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创新、开放、包容、协同、合作”的原则。STEM教育内在的品质就是创新,而坚持开放与包容则是创新的必然前提,在其发展的道路上,陕西注重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提供STEM教育所需资源。二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STEM教育的原则。推进普适化可进阶的STEM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STEM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将STEM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现阶段分科课程的必要补充,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发展STEM普适化教育,要求构建全体学生参与的课程模式,同时建立STEM教育区域化建设模型,为更多的学校提供STEM教育方案和特色办学支撑,实现由区域化、特色化向普适化发展。三是坚持专家引领和鼓励基层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STEM教育探索实践的道路上,借助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借鉴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大胆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STEM教育之路。四是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在全面推进STEM教育实践的同时,确定阶段性效果外化的展现形式及评估指标,使整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协调统一。2.陕西普适化STEM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三个赋能”一是赋能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STEM教育得到全面发展,而非针对小部分学生的兴趣进行拔尖培养,矫正因“豪华空间”等设施设备工具制约学校STEM教育的普及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矫正以“比赛荣誉”作为学校STEM教育等创新类教育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矫正因“唯分数论”忽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二是赋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STEM教育开展的效果如何,根本在于教师。STEM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及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全面参与课堂实施、教学研修、课题研究等实践形式,促进自身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更新课堂管理模式,学会并擅长运用信息化工具,组织实践探究型课堂等,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艺术等各方面都得到系统提升。三是赋能传统学科教学。STEM教育是传统分科教学的补充,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通过探究性实践,将新中、高考改革中强调的综合素养落到实处。

二、陕西STEM教育普适化范式实施路径

陕西普适化STEM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支持要素和联动机制。影响STEM教育实践的支持要素有行政支持、专家智库和交流平台,其中主要要素有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教师发展和教育活动;要素联动机制包括课题引领机制及师资培训体系。各要素和联动机制及其关系如图1所示。年,陕西省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设立,标志着STEM教育在陕西深入推动并形成一个资源统筹中心。它负责协调相关行政力量,对各支持要素进行整合管理,遴选和聘请相关专家,搭建交流平台(课题研究平台、教师交流平台及学生发展平台),共同对各实施主体学校进行研究、管理、督导及服务,地市范围内的STEM教育遵循领航校重点突破和区域全面推进的原则,这有助于促进区域统筹,推动区域教育均衡整体发展。

(一)落实主体,构建陕西STEM教育实验校体系

为落实主体责任,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申报评估办法》,研制《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分批遴选陕西STEM教育实验学校,兼顾地市名额分配,保障区域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从6个方面、14个维度、40个指标制定评估细则,从发展规划、环境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体系保障等方面,指导学校科学、规范地实施STEM教育,发展STEM特色,形成学校普适化、校本化发展模式。同时,根据指标评定优秀学校并将其作为领航学校,带动STEM教育的区域化发展,以区域化普适教育的思路推进STEM教育的陕西实践。

(二)专家引领,建设陕西STEM教育智库平台

统筹专家资源,通过邀请、聘用等方式,建立STEM教育智库,即高等教育专家库和基础教育专家库。高等教育专家库主要以理论研究及实践构建、课程实施设计、评价等维度的理论研究为主;基础教育专家库侧重实践研究,包括课堂教学、课例研修、课程开发等,主要成员为一线骨干教师。同时,搭建完善的STEM教育研究交流分享平台和工作机制,高校专家库和基础教育专家库定期研讨互动,打通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的通道,做到不同理论、方法的互相融通,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优化理论,形成专业化智库。

(三)全面覆盖,建立陕西STEM教育师培体系

陕西STEM教育师培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面向多学科教师。STEM教育培训分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和课堂实践三个阶段,重点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工具材料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以指导教师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为目标,有理论课、体验课、技能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兼顾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培训内容。同时,辅之以STEM领航校的研讨分享,帮助参训教师根据培训模块和学校实际情况找到STEM教育的最近发展路径。以评促培的方式促进了STEM种子教师和骨干队伍的培养。根据《STEM种子教师考评办法》,我们从项目设置、活动设置等五个维度考查STEM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从环境创设、教学设计等七个维度考核教师的教学、说课能力,以考代评、以评促培,提升STEM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全省STEM教师梯队建设。目前,陕西STEM种子教师培养从培养体系、方式方法、教师进阶、考核评价等方面逐渐完善,初成体系。

(四)教科研联动,推进陕西STEM教育学术研究

陕西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围绕STEM课程开发与建设、STEM教师培养与发展、STEM教育空间建设、STEM教育评价、STEM教育活动五大领域组织全省STEM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大量可借鉴成果。其中,陕西省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编写的《幼儿园STEM教育启蒙》《中小学STEM教育课程》,即陕西省C-STEM实验教材,就是STEM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成果。教材贯通幼儿园至初中,共12册,形成了K-12的STEM教育体系。其中,C-STEM实验教材遵循陕西STEM教育实施原则和目标定位,选聘西安市余名中小学、幼儿园优秀STEM教师为基础研发人员,聘请省内外高校专家、教学名师和资深教科研人员进行论证指导,历时一年多编写完成。教材基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整合STEM项目的跨学科知识及核心概念,从设计思维、工程思维、科学探究思维及计算思维等方面设计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探究实践。全套教材有59个主题、个项目,内容涵盖自我、身边、社会不同层面,涉及领域包含生活劳动、行业职业、社会环保、科技前沿、社会时事等。C-STEM实验教材用于学校开展STEM普适化教学,帮助教师在遵循一定教学范式的基础上开展更丰富的实践研究。

(五)统筹规划,实现陕西STEM教育的区域发展

根据陕西STEM教育发展规划,各地市幼小初三个学段各申报一所STEM教育领航学校和若干STEM教育种子学校,作为各地市开展STEM教育的实验基地。这些实验校是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区域STEM教育共同体规划。区域内STEM教育共同体以“资源共享、统筹配合、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共同发展”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公共资源,建立区域STEM教育生态,建设区域STEM教育示范项目。发挥区域教育局和教研室等部门的行政统筹、业务引领作用,充分调研,制定符合区域教育现状的STEM教育发展规划、标准、规范,从STEM教育实验学校建设、STEM教师遴选与认定、普适化课程建设、STEM学生活动组织及相关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整合运用等角度制定发展策略,制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STEM教育规划。组建区域内STEM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区域内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按照年度规划组织STEM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区域专家资源和STEM优秀教师的优势,聘请国内外、省内外STEM领域专家。根据省级STEM教师发展规划,系统地培养STEM师资力量,打造区域内STEM教师梯队,从课题研究、实践指导、名师引领等多个角度提高教师的STEM职业素养,举行区域共同体校际间的课堂互动、优课观摩等,定期开展STEM教师工作坊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等举办的各类STEM教师培训,立体化打造区域STEM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推动STEM教育的落地。建立区域STEM教育共同体沟通机制。由区域内教育局牵头,积极协调区域内科技馆、博物馆、高新技术企业等公共资源,为学生STEM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统筹教科研部门为区域内STEM教师打造课题研究平台、提供教师提升平台、鼓励建设学生发展平台,形成以课题研究平台攻坚克难、以教师提升平台推广落地、以学生发展平台促教育成效的阶梯平台;定期组织区域内STEM教育研讨会,贯彻省级STEM教育发展政策,促进区域STEM教育落实、落细。重视区域内STEM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STEM领域的教科研,建立课题申报、审查、答辩、结题等系列工作机制,以研究带动实践发展,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鼓励区域内教师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STEM教师培训,践行专业化的STEM教师发展路径,参与STEM教师国内外交流项目等系统工程,筛选区域内优秀成员组建具有STEM教育研究能力、STEM课程开发能力、STEM课程实践能力和STEM课程指导能力的区域内STEM教育教师资源库;普惠开展STEM教育课堂,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到课程普及,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让STEM课程落在每个学生身上,实现STEM教育普惠发展;定期举办区域内具有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为学生STEM素养的发展成果提供展示平台,打造区域内STEM活动示范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wh/1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