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求财源,找老陕。”老陕是谁?那就要从朝天门的一条陕西路说起……

陕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起于朝天门广场,止于道门口,与解放东路相连,西靠金沙岗(节约街)。这是重庆城唯一一条用外地省市名取名的街道,曾汇集了全市的票号(银庄)、镖局和当铺,成为当时重庆的金融中心,也是朝天门最繁华的地方。

陕西路的由来

年,大量陕西、山西人入渝发展商业。从现在的信义街到半边街上,是朝天门最繁华的街道。这条街,几乎都是商人的天下,他们从事典当、皮货、银庄、药铺等。因此民间流传着“求财源,找老陕”的谚语,久而久之,这条街就以陕西命名。

陕西路的历史

年“票号陕西路”

乾隆嘉庆以后,由于码头的贸易扩展,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也逐渐产生,形成了山西人独占的一大新兴行业,通称“山西票号”,外国人称之为“山西银行”。据《巴县志》记载:年,山西商人雷履泰来到陕西路,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随后几十年里,山西、云南、浙江的商人纷纷来到重庆,先后开设了28家票号。

年“钱庄陕西路”

明代建成的钱庄,延续到清及民国继续发展。清以银两为主,兼用制钱,晚期加上银元、铜元和纸币,延伸到民国沿用,更为复杂多变。因此,钱庄业务更为活跃。

到年,已经有14家钱庄集中在陕西路一带。这里也诞生了重庆最早的钱庄——“同生福”,是江西抚州人汤子敬在陕西街创办的,汤子敬率先将商业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生意越做越大,10年时间,已在重庆拥有了源远长、正大昌等众多钱庄,成为银钱业中鼎鼎有名的“汤百万”。

如今,陕西路已经成为了生意人谋生意、求财源之地。这里从“票号”到“钱庄”,延续了百年的商贸传奇,成为了资本家的亲睐之地,也成就了朝天门的市场繁荣。“百年不改陕西路”,这沉淀了百年的经商财富,也将在未来的朝天门一直繁荣不息。

浙商朝天门中心已落户朝天门陕西路与新华路交汇处,我们将与朝天门一起发展,续写朝天门繁荣,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jj/1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