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03/5814244.html
最近,《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出炉,各个地级市都在发文,强调自己是核心之中的核心!但了解陕西经济现状格局的人都知道,虽然,陕西是能源大省、科教大省,但在经济上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小省”,而且关中、陕北、陕南各地经济形态不同,各有中心,并不是全部向西安聚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陕北在黄土高原,榆林延安地下能源密集,紧邻山西、内蒙、宁夏;关中在汾渭平原,是陕西地势最为平坦的好地,北上黄土高原、南下秦岭山脉,反倒是甘肃的天水庆阳、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更近一些;陕南处于秦巴山区,与西安之间的沟通难度,远超四川巴中、广元、绵阳。因此,陕西提出了“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这个提法很高明,但后遗症也表现得很明显,就是经济格局将会被固化!这一次《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出炉,我们看到一些改变的趋势正在孕育,一些新的希望正在发生!《规划》十分宏观,在整体国土布局上,表达了对于陕西资源的统筹,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开发适宜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文化传承、要素配置、整治修复、区域协同等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这份文件之中,明确提出,陕西将构建“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圈”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是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四极”是宝鸡、渭南、汉中和榆林等4个区域中心城市,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六城”包括铜川、延安、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和韩城等6个市域中心城市,是带动市域发展的中心。目前,关于陕西省的城市群规划已经有两个,一个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首,占据“亚欧大陆桥”核芯;另一个是呼榆鄂包城市群,以榆林为首,堪称“国家能源线”。目前,关中、陕北都有城市群规划,但陕南却偏居一隅,游离在核芯之外!多年来,陕西始终将西安作为发展重点,这个思路绝对符合陕西经济现状,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陕西经济状况表现比较两极化,但重点放在西安,应该说是在最优选项之下,陕西所能够挑选的最佳选择。其一,经济增长,整体低速,西安高速:年全国增速6.1%,陕西增速6.0%,西安增速7.0%;年全国增速2.3%,陕西增速2.2%,西安增速5.2%,虽然陕西整体的发展速度略低于全国增速,但西安却保持一贯上扬势头,持续位列全省增长第一,而且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二,人口增长,整体流出,西安高涨:年“七普”数据公报显示,陕西过去10年间增量约万人,增幅约5.9%。此次全省普查人口为万人。西安过去10年共增加万人,增幅52.97%,年平均增长率为4.34%,西安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万人,位列全国增速第二。一定会有人批评,说陕西偏重于西安发展,只搞“一城独大”,只发展了西安市。其实,并非如此,现在人口迁徙几乎是自由选择,陕南三市、陕北两市、关中其他四市一区的人口资源是自由流动,既可以流向东南沿海,也可以轻松北上,这一切属于自由选择。因此,过分强调西安“虹吸”其他地级市,这一点很不客观,因为,就算西安不吸收,郑州、成都、武汉等城市也会捷足先登。但《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发布之后,“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这些规划与经济情况相参照,就会发现过于“宏观构想”,缺乏“微观指导”,在年陕西省发布的《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要求在年建成“一核四极两轴”,与现在的提法并没有太大改变。当然,也有一些亮点,例如重点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破除人口迁入的制度障碍,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当然,这种控规政策本身便是一种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引导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不再一味追求GDP。但就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土控规指导,只是一个十分框架性的内容,各地方并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落地方案!上有压力,下无承接,怎么把规划落地?这几乎是所有规划发布之后,在落地实施层面最难的问题之一。参照沿海与中西部城市发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陕西经济发展还是存在“两个认知”:一方面是“一五计划”之后,陕西承接了大量的国家重点工程及央企机构,这些机构的存留,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陕西经济的雏形,形成不少工业小镇;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是能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三秦大地才真正有了市场经济,比沿海一带要晚半个世纪,因此,民营经济很薄弱,县域经济更是落后。虽然因为关中、陕北、陕南经济各地独立,而且主打的方向也不一致,导致陕西经济格局比较特殊,反映在经济增速之上就相对较慢,但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中原经济圈等发展,却为陕西提供了充足的样本。以浙江为例,仅占全国土地面积1.1%,不算农业大省,却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强省。在农业经营方面,浙江对于全省各地菜园、果园、茶园、畜禽养殖场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培养地方农业产品品牌,几乎每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都建有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如“安吉白茶”、“仙居杨梅”、“临海蜜橘”等。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虽然经济环境一般,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但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关中陕北的“后花园”,现在“一江清水送北京”,还要“一江清水送西安”,生态资源价值也获得了认可。但《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发布,也将汉中列为“四极”之一,还有“陕南十天高速发展轴”,将汉中、安康贯穿,但实际上十堰到陇南之间,多为山地丘陵地带,产业布局薄弱。如果我们以“微笑曲线”来划分陕西经济现状,以我们就会发现,高附加值的地方,陕西都没有占据,陕西是能源大省,但没有能源定价权;陕西有富足的生态资源,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农业品牌;陕西有享誉全国的研发设计能力,却没有把陕北、陕南资源整合好,本应该是“三位一体”,却成为“三片三样”,导致陕西经济只能在产业最荒凉的地带谋生。。陕西省境内,有能源资源得天独厚的陕北,有生态资源优质的陕南,还有在设计研发领域走在前面的关中,但却缺少资源整合,更缺少品牌塑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xw/1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