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开展陕西镇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建立了以简易监测为主、宏观观测为辅,监测信息智能采集、无线传输,监测数据自动分析处理、预警信息实时发送的新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实现了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等防治信息的统一入库、分析与管理。

1.项目概况

—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系统建设与综合研究”和“陕西镇安地质灾害调查”项目支持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开展了陕西镇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旨在提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支撑和行政管理体系,提升县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服务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年以来,陕西镇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工作纳入到“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项目,工作周期为—年,隶属于“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2.成果简介

(1)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调研,选择多种简易监测方法,同时设计发明了激光测距监测法(图1),并改进埋桩法监测(图2),形成了一套包括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裂缝伸缩仪法、裂缝报警器法、激光测距法和简易雨量法7种方法在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图1激光测距法

图2埋桩法

(2)基于手持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定量监测数据、宏观观测和灾情险情信息快速规范采集与上报(图3)。其中,定量监测模块,可对地面裂缝、墙裂缝、地表相对位移和降雨量等定量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与上报;宏观观测模块,可对巡查中出现的地表开裂、地面鼓胀、房屋开裂、泉水量变大、泉水浑浊等宏观变形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上报;灾情险情模块,可对新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发生时间、发生位置、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及威胁人数、威胁财产等灾险情信息进行快速上报,实现灾险情现场拍照上报。

图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采集与上报系统

(3)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图4),将镇安县1∶10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以及年度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工程治理、应急等数据全部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中,实现对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防治、应急等信息一体化管理,以及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预警信息发布。

图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

(4)建立了镇安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监测示范点。采用埋桩法、上漆法、裂缝伸缩仪法及激光测距法、简易雨量计法等手段,在镇安县贺家槽滑坡和县二中学滑坡等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监测点建设。同时,选择确定了42位责任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群测群防监测员,并配备了42套数据采集终端、激光测距仪、钢卷尺、背包、手电筒、雨伞、雨靴等监测装备。

(5)根据镇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工作,制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在群测群防管理体系建设、监测点网建设、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群测群防日常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3.成果意义

陕西省镇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示范利用激光测距仪、智能手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手段少、上报数据不规范、监测精度低、监测数据上报难、预警分析不及时和监督管理难等问题,提高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满足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等数据和工作文档的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的需求,为国土资源部推进的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目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商洛市人民政府合作,以镇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为示范,初步在商洛市1区6县全面推广建立了新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杨旭东房浩供稿)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anxizx.com/xxjy/5419.html